[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原位氧化-同步气浮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36593.1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0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马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B09C1/04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付长杰 |
地址: | 300130 天津市红桥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位氧化 石油烃污染土壤 修复 石油烃 微气泡 气浮 石油烃污染物 石油污染土壤 类芬顿试剂 回收 常温条件 快速氧化 气浮工艺 石油烃油 污染土壤 对设备 含油率 适量水 浮升 油滴 粘附 破裂 分解 水面 污水 土壤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原位氧化‑同步气浮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法。该方法是以类芬顿试剂为原位氧化药剂,将原氧化药剂加入石油烃污染土壤,注入适量水,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在常温条件下,实现部分石油烃的原位氧化分解。以原位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微气泡为载体,粘附污水中的石油烃油滴,微气泡浮升到水面,气泡破裂后,油滴聚集后回收。该方法在快速氧化土壤中石油烃污染物的同时,利用同步气浮工艺回收部分石油烃,尤其适用于中度石油污染土壤(如含油率为5~20%的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对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速度快、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原位氧化-同步气浮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开采、加工、运输、储存和使用的过程中,因井喷、泄漏等原因,石油烃会进入土壤当中,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石油烃污染物具有毒性大,成分复杂,与土壤结合能力强,不易脱附等特点。其中特别是石油烃类物质的疏水特性,决定了其从土壤上解吸的能力很弱,从土壤基质中释放速度缓慢,从而成为了持久性的污染源。
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必须考虑修复技术的经济性和适用性。修复方法的选择往往与土壤中石油烃的污染程度直接相关。对于重度石油烃污染土壤(如含油率>20%),可采用化学热洗的方法,在去除土壤中石油烃污染的同时,回收石油烃资源。对于轻度石油烃污染土壤(如含油率<5%),可采用生物修复的方法,进一步去除土壤中的石油烃污染物。对中度(如含油率为5%~20%)石油烃污染土壤,如采用化学热洗法,因污染土壤含油量较低,回收的原油较少,而药剂和能耗较高,修复工艺在成本与效益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此外,化学热洗法对于老化的石油烃污染土壤,洗脱效果较差,其应用具有局限性。生物修复周期长,且对土壤中残留的重质油去除效果不甚理想,许多植物、微生物在中度(如含油率为5%~20%)石油烃污染土壤中难以存活。目前,针对中度石油烃污染土壤,尚缺乏具有针对性的修复技术,研发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技术及工艺,既是国内外环境化学领域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修复中度(如含油率为5%~20%)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原位氧化-同步气浮新工艺。在快速氧化土壤中石油烃污染物的同时,利用同步气浮工艺回收部分石油烃。本发明的原位氧化-同步气浮工艺具有对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速度快、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低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原位氧化-同步气浮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中度石油污染土壤(如含油率为5~20%的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对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速度快、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低的优点。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利用原位氧化-同步气浮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法,该方法以类芬顿试剂为原位氧化药剂,将原位氧化药剂、水与石油烃污染土壤,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在常温条件下,实现部分石油烃的原位氧化分解;以原位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微气泡为载体,粘附污水中的石油烃油滴,微气泡浮升到水面,气泡破裂后,油滴聚集后回收。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石油烃污染土壤和水的加入比例为:0.2~1.5Kg/L,含义为每1L水加入0.2~1.5Kg石油烃污染土壤。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原位氧化药剂包括氧化剂和氧化助剂,其中氧化剂为过氧化氢;所述氧化助剂水溶液的pH值为3~7,保证在不改变土壤酸碱度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氧化效率。
本发明方法中,原位氧化的过程是先将氧化助剂配成水溶液,再将氧化助剂水溶液加入石油烃污染土壤,最后加入双氧水,能避免过氧化氢在与土壤接触前就开始分解,减少了氧化剂的损失,所述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5~30%。
本发明方法中,氧化助剂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可以为0.1~5柠檬酸:0.1~7氢氧化钠:0.05~8氯化氢:0.1~8二价铁盐;也可以为0.1~8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1~8三价铁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65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