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提高瓦斯水合速率的天然生物质溶液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37516.8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0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发辉;赵伟龙;王蕊蕊;温小萍;刘志超;邓浩鑫;陈国艳;刘海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L3/10 | 分类号: | C10L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454150 河南省焦作市高***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提高 瓦斯 水合 速率 天然 生物 溶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提高瓦斯水合速率的天然生物质溶液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天然生物质溶液的原料为茶叶颗粒与基液,天然生物质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茶叶颗粒浸提后与基液混合得到天然生物质溶液,所述茶叶颗粒的制备方法为将茶叶在粉碎机中进行研磨,粉碎机的功率为500W,磨细至粒径为75μm‑180μm,然后将磨细的茶叶颗粒取出保存在真空食品袋中,本发明的回收方法简单,原材料经济无污染、对人体无害,可循环利用,且低浓度煤层气中甲烷回收率大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提高瓦斯水合速率的天然生物质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煤层气作为煤炭形成过程中的伴生产物,不仅是可能导致严重煤矿灾害、产生温室效应的有害气体,更是一种宝贵的高效清洁能源。据研究表明,我国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位居世界第三,居于俄罗斯、美国之后,占世界煤层气总量的12%。我国埋深2000m以浅的煤层气地质资源储量约36.81万亿立方米,其中高、中、低煤阶煤层气资源量分别为7.8万亿立方米、14.3万亿立方米、14.71万亿立方米,煤层气资源量与陆上常规天然气资源量基本相当。如果可以将煤层气开发实现合理化、规模化,不但可以使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煤炭开采过程抽排出甲烷浓度小于30%的煤矿瓦斯称为低浓度煤层气。目前,煤矿对煤层气的常规处理方式分为3种:通过地面钻井开采浓度高于90%的;对浓度在3%~80%之间的,实施井下抽排;浓度低于0.75%的瓦斯,则采取通风方式排出。目前仅有小部分低浓度煤层气用于电网发电,大部分直接排空。如果能把目前煤矿大量抽放排空浪费的低浓度煤层气进行发电和发热利用,不仅可以降低甲烷排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还可以缓解我国日趋紧张的能源供应不足形势。
目前,低浓度煤层气和通风煤层气有效利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低浓度煤层气发电、低浓度煤层气转化制合成气、通风煤层气氧化利用技术与低浓度煤层气的分离提纯。应用我国现已掌握的核心技术,实现低浓度煤层气的充分利用不仅在技术上可行,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一种新兴的低浓度煤层气提浓方法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气体水合物技术。水合物技术是根据不同气体在特定温度下生成固态水合物相平衡压力不同的原理,将混合气体中某些组分存储在固态水合物中,达到分离效果。同时,水合物技术在解决煤矿瓦斯温室效应、提高瓦斯利用率、防治环境污染等方面也受到了密切关注,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诸如天然气储运、汽车燃料、制氢和储氢、气体分离、溶液提浓、海水淡化、蓄电池等领域,尤其在应对我国日益加快的工业化进程中凸显的能源短缺、能源结构不合理、利用率偏低、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时不可或缺。现今,天然气水合物已经成为世界科学界的研究热点,它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环保、化工、航空航天和生物工程等领域都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提高瓦斯水合速率的天然生物质溶液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提高瓦斯水合速率的天然生物质溶液,由以下原料制成:茶叶颗粒与基液。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茶叶为绿茶、白茶、红茶和黑茶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液为去离子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茶叶颗粒的制备方法为:将茶叶在粉碎机中进行研磨,粉碎机的功率为500W,磨细至粒径为75μm-180μm,然后将磨细的茶叶颗粒取出保存在真空食品袋中。
一种用于提高瓦斯水合速率的天然生物质溶液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在电子天平上称取5.00g茶叶颗粒,加入基液50ml后在水浴锅中于恒温80℃浸提2次每次20min得浸提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75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