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手机保护膜的功能母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37729.0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15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卓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科莱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0 | 分类号: | C08L67/00;C08K13/06;C08K3/22;C08K9/10;C08K3/04;C08J5/18;C08J3/22 |
代理公司: | 慈溪夏远创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6 | 代理人: | 张小晶 |
地址: | 315145 浙江省宁波市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手机 保护膜 功能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手机保护膜的功能母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其中,聚苯胺对石墨烯和改性氧化锌的包覆,有效地改善了石墨烯和改性氧化锌的分散性,增强了石墨烯和改性氧化锌与聚酯基体间的相容性,增大了与聚酯基体之间的结合面积,协同聚苯胺进一步提高了该手机保护膜的防静电效果。另外,改性氧化锌与石墨烯具有协同作用,加入到聚酯体系中,形成应力集中点使基体产生的裂纹扩展受阻和钝化,最终终止裂纹不致发展成为破坏性开裂,提升了该抗静电手机保护膜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从而提高了手机保护膜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护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手机保护膜的功能母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保护膜作为手机的“保护者”应运而生,并且需求量不断的增大。手机保护膜绝大部分为PET、PE、PP等绝缘材料,手机保护膜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麻烦:手机保护膜在摩擦时,容易产生静电而引起的吸尘纳垢以及手机屏幕在多次触屏后被刮花等等。
在申请号201410318117.4的中国发明专利中介绍了一种手机膜,其由PET材料的基膜和SMC复合材料涂层组成,该手机膜可以有效防止静电的产生,但是其耐磨性差以及防静电的持久性差。在申请号201410663659.5的中国发明专利中介绍了一种复合手机保护膜,其由防刮层、荧光层、防水层、防静电层以及黏贴层组成,该手机保护膜具有防水防尘防静电以及防刮擦等特点,然而其防静电效果一般,同时也容易出现白点或者脏污。
综上所述,制备使用寿命长、耐摩擦性好、抗菌性好、防静电效果好且力学性能优异的手机保护膜对于手机膜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手机保护膜的功能母料的制备方法,具有用寿命长、耐摩擦性好、抗菌性好、防静电效果好且力学性能优异的特点。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手机保护膜的功能母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80-100重量份聚酯母料和10-20重量份功能填料挤出造粒,得到功能母料,所述功能填料为聚苯胺包覆石墨烯和改性氧化锌微粒;将聚酯基料和所述功能母料熔融挤出、流延铸片、拉伸定型、热处理,裁剪后得到手机保护膜,所述功能母料由80-100重量份聚酯母料以及10-20重量份功能填料经挤出造粒而得。
优选的,所述功能填料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解于盐酸溶液中,得到第一溶液,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占盐酸溶液质量的0.1-0.5%;将酸化的石墨烯、改性氧化锌和苯胺加入所述第一溶液中,在冰水浴1000-2500r/min条件下搅拌0.5-1h,得到第二溶液,其中苯胺占盐酸溶液质量的0.5-2%;将过硫酸铵加入所述第二溶液中,在冰水浴800-2000r/min条件下搅拌2-10h;停止反应后离心过滤,将滤饼置于干燥箱中于60-80℃条件下干燥6-24h,得到功能填料。
优选的,所述改性氧化锌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将Zn(N03)2和FeS04按一定的摩尔比混合后,迅速加入草酸,在30-60℃条件下水浴搅拌10-60min,得到絮状沉淀,加入适量氨水调节pH至7.5,超声分散并静置老化2h,将沉淀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后过滤,再置于鼓风干燥箱中60-80℃条件下干燥6-24h,得到前驱体,再将前驱体置于马弗炉中400-500℃焙烧1-4h,得到改性氧化锌。
优选的,所述酸化的石墨烯、改性氧化锌和苯胺的质量比为1:0.5-2:10。
优选的,所述过硫酸铵与苯胺的质量比为2-3:1。
优选的,所述聚酯母料为FG610、FG611和FG612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聚酯基料为FG600、FG601、FG604、FG620和FG640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科莱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科莱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77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