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工程钢板桩支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38039.7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9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齐敬雅;杨东东;呼晓辉;孙东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水电第十一工程局(郑州)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徐金伟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板桩 支护 管道工程 围檩 开挖 工字钢 放样 不连续性 管道安装 施工材料 施工工期 施工进度 施工投资 中心轴线 回填 桩位 耗时 费力 下放 施工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管道工程钢板桩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施工材料准备;步骤2:管道沟开挖放样及拉森式钢板桩桩位放样;步骤3:拉森式钢板桩的施打;步骤4:360b型工字钢的施打;步骤5:待360b型工字钢施打完毕后,沿管道沟的开挖标记进行管道沟的开挖,挖至设计规定的尺寸后,沿管道的中心轴线下放管道,进行管道的安装和固定;步骤6:管道沟回填。所述管道工程钢板桩支护方法采用取消围檩加固的做法,解决钢板桩支护方法中安拆围檩耗时费力,管道安装与围檩加固措施不相适应而带来的施工不连续性的问题;能够有效的缩短施工工期,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施工投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长距离管道工程钢板桩支护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工程钢板桩支护方法。
背景技术
钢板桩支护在护岸、码头、水闸等临时或永久建筑物处,因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丰富、不良地质而满足不了直接开挖要求部位的开挖支护施工过程中经常被应用。
目前,钢板桩支护方法主要是打桩机把钢板桩打入土后,进行横向、纵向围檩和横纵向组合围檩加固,但对于长距离管道工程而言,钢板桩支护的围檩安拆过程中耗时费力,导致管道安装施工进度缓慢。
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99573.4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高流塑深层软基下的钢板桩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施工准备——在基坑四周修筑排水沟,基坑四角分别布设排水井,将地下水抽出;钢板桩锁口均匀涂以混合油;
第二步、构筑导向围檩——按基坑内廓焊接框架结构的导向围檩,围成一圈后宽度方向之间间隔固定横向支撑;
第三步、打入钢板桩——在导向围檩外插入直边钢板桩,至少打入第一根钢板桩时,每打入1±0.5m测量一次垂直度,直至垂直打入,与导向围檩固定牢固,之后沿导向围檩逐次打入钢板桩,形成钢板桩墙;
第四步、开挖排水——分层开挖土方并按需抽水,深度至预定腰梁支撑位置时,即将一圈腰梁固定在钢板桩内壁,依次类推;开挖至基底标高后,继续下挖50-100cm,边挖边填充袋装碎石土并夯实达到基底标高,完成封底处理;
第五步、基坑内施工——挖好具有钢板桩支护的基坑后,进行所需的基坑内施工;
第六步、拨除钢板桩——待基坑内的施工完成并回填后,在对钢板桩施加振动力的同时施加吊升力将其拔出,并及时回填拔除后留下的土孔。
上述现有技术公开了高流塑深层软基下的钢板桩支护施工方法,上述现有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即存在如上的技术问题。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人结合多年的研究经验,提出一种管道工程钢板桩支护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道工程钢板桩支护方法,所述管道工程钢板桩支护方法采用取消围檩加固的做法,解决钢板桩支护方法中安拆围檩耗时费力,管道安装与围檩加固措施不相适应而带来的施工不连续性的问题;能够有效的缩短施工工期,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施工投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道工程钢板桩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施工材料准备,采用拉森式钢板桩,对拉森式钢板桩进行加固支撑处理,采用360b型工字钢作为内侧加密支撑桩,其中,拉森式钢板桩持力层为4.5m以上,360b型工字钢持力层达到7.5m以上;
步骤2:管道沟开挖放样及拉森式钢板桩桩位放样,根据设计要求标记出管道的中心轴线,预留拉森式钢板桩和360b型工字钢的施工空间,管道沟开挖区域标记,拉森式钢板桩的桩位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水电第十一工程局(郑州)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水电第十一工程局(郑州)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80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