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热联产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39391.2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9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子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S40/44 | 分类号: | H02S40/44;H02N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旭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3 | 代理人: | 李丽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 联产 半导体温差发电片 水冷块 连通 建筑物 电热联产系统 介质循环出口 介质循环进口 大规模应用 金属毛细管 电力供应 连接方式 热水供应 输出参数 输出功率 吸热结构 循环散热 第三层 第一层 金属块 中空的 瓦片 并联 光热 房车 墙面 三层 供暖 串联 融为一体 供热 牧区 供电 吸收 应用 制造 组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热联产模块,包括三层,分别为:第一层为吸热结构(1),用于吸收光热;第二层为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根据设计需要设定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的数量和串联或者并联的连接方式;第三层为水冷块(3),采用中空的金属块或相互连通排列的金属毛细管组成,用于介质的循环散热;所述水冷块(3)下方具有连通的介质循环进口(4)和介质循环出口(5)。本电热联产模块可根据需要制造不同的输出功率,大规模应用同时产生可观的电能和热能,可做成墙面、瓦片与建筑物融为一体,应用在家庭供热供电、建筑物供暖、房车旅居、岛屿、无人牧区,定制不同的电热输出参数,组建电热联产系统,实现家庭电力供应和热水供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阳光和其他热源同时输出热能和电能的模块。
背景技术
当前,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新能源发电技术如火如荼的展开。新能源发电主要是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技术。,而光伏电池板和太阳能热水系列产品是两种主要利用太阳能作为能量来源的产品。其中光伏发电主要利用的是光伏电池板,光伏电池板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制造的发电装置,目前发电效率最高的单晶硅电池板约为17%,阳光照射在电池板表面,除了一部分光能参与发电,另一部分以热量的形式耗散。光伏发电只有单一的电能输出,不能利用阳光辐射的热能,即光伏发电只能产生电能,不能产热。而太阳能热水系列产品只能产生热能不能发电。以上两者以太阳能为主要能量来源的产品对阳光利用率偏低。
因此,提出一种对现有技术的改进从而能够综合利用光能,输出热能和电能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热联产模块,其发明构思在于创造性的采用三层结构,把三层结合成一个整体后,可同时输出电能和热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联产模块,包括三层,其中:
第一层为吸热结构(1),用于吸收光热;
第二层为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根据设计需要设定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的数量和连接方式;
第三层为水冷块(3),采用中空的金属块或相互连通排列的金属毛细管组成,用于介质的循环散热;
所述水冷块(3)下方具有介质循环进口(4)和介质循环出口(5)。
优选的,所述吸热结构(1)为吸热板。
优选的,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的连接方式包括串联或者并联。
优选的,所述介质为水。
优选的,所述热电联产模块根据需求做成不同的形状,包括瓦片和集成墙面。
优选的,所述热电联产模块20W功率下尺寸为20*20cm。
优选的,所述介质循环进口(4)和介质循环出口(5)在紧急情况下互换,从而将储存的热水反向循环,即在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两端造成温差从而产生一定的电能。
优选的,所述吸热结构(1)吸收光热以外的热水、燃烧物、设备运行余温的热量,以加热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使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形成温差发电,但无法输出热能,从而形成发电模块。
该电热联产模块的工作过程如下:通过吸收阳光的热量使热面的温度升高和背面循环的介质(水)形成的温差,使中间的半导体发电片输出电能,同时循环的介质(水)温度升高后储存利用,即同时产生热能和电能。
本电热联产模块可根据需要制造不同的输出功率,可以大规模应用同时产生可观的电能和热能。也可以做成墙面、瓦片与建筑物融为一体,应用在家庭供热供电、建筑物供暖、房车旅居、岛屿、无人牧区等方面,定制不同的电热输出参数,组建电热联产系统,实现家庭电力供应和热水供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93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