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39511.9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7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范景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8 | 分类号: | H04B7/08;H04B7/06 |
代理公司: | 11308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海荣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预设信号 电磁波吸收 工作天线 阈值时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通信技术领域 终端 人体伤害 天线切换 天线信号 选择信号 用户体验 检测 | ||
本文公开了一种天线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两个天线的信号质量和电磁波吸收比值;检测第一天线的信号质量、第二天线的信号质量与预设信号质量阈值的大小;当第一天线的信号质量与第二天线的信号质量皆大于预设信号质量阈值时,选择电磁波吸收比值较小的天线作为工作天线;当第一天线的信号质量与第二天线的信号质量有一个小于预设信号质量阈值时,选择信号质量较大的天线作为工作天线;通过检测并比较当前的两个或者多个天线信号接收质量与SAR值,进行切换,使终端工作在信号质量更好并且SAR值更小的天线上,避免了对人体伤害,提高了终端的接收信号,使得用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业的发展,移动终端需要支持的制式覆盖2G、3G、4G,在4G时代,终端天线需要支持更多的频段,带宽变宽,CA、MIMO等业务需求也对天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终端的外观也越来越重要,满足用户审美更高要求的金属机也已经普及,但同时天线指标会因此而恶化,工作性能降低;另一个方面,人们对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总是希望电子产品在保证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产生最小的影响。
目前通用的办法就是利用天线切换技术使得终端总是工作在性能最好的天线上,主要方案是基于信号检测以及判断,思路如下:1、终端有两个或者多个主天线,2、检测其中两个天线的接收信号电平,计算信号差值,判断两个天线信号质量的好坏,3、根据事先预设的切换门限,将终端切换到接收信号质量更好的天线,4、重复1-3的过程,使终端始终工作在信号质量较好的天线上。以上方法存在如下问题:天线切换后工作在性能更好的天线上,但同时可能会带来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电磁波吸收比值或吸收比率)值增大的问题,SAR值是指手机产品中电磁波所产生的热能,它是对人体产生影响的衡量数据,单位是W/Kg(瓦/公斤)。目前美国联邦传播委员会(FCC)所公布行动电话的安全标准值为1.6,因此只要行动电话的SAR值在1.6以下,都是在安全标准内的产品。SAR值表示行动电话的热能会对人体会造成多少影响,数值越大,表示对人体的影响越大;反之则影响较小。如何在信号质量与SAR值两个指标中做出取舍,目前通用的手段并没有解决。
发明内容
本文在于提供一种天线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检测并比较当前的两个或者多个天线信号接收质量与SAR值,进行切换,使终端工作在信号质量更好并且SAR值更小的天线上,避免了对人体伤害,同时提高了终端的接收信号,使得用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本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文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天线的信号质量和电磁波吸收比值;获取第二天线的信号质量和电磁波吸收比值;
检测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质量、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质量与预设信号质量阈值的大小;
当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质量皆大于所述预设信号质量阈值时,从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选择电磁波吸收比值较小的天线作为工作天线;
当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质量有一个小于所述预设信号质量阈值时,从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选择信号质量较大的天线作为工作天线。
可选地,所述获取第一天线的信号质量和电磁波吸收比值包括:
检测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电平,根据所述接收信号电平计算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质量;
通过第一传感器接收第一天线的功率值,并将所述功率值转换为模拟信号;
将所述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根据所述数字信号计算第一天线的电磁波吸收比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95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