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蝗虫种群监测和防治的方法及诱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39820.6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5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蔡夫业;雷朝亮;谢伯喜;任彬元;黄求应;桑文;汤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本业绿色防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04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 代理人: | 宁冈;宁星耀 |
地址: | 418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蝗虫种群 诱捕装置 蝗虫 监测 防治 诱捕 数量统计装置 节能环保 实时监测 可视 诱集 昆虫 种群 监控 预防 | ||
一种蝗虫种群监测和防治的方法及诱捕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诱捕装置诱捕蝗虫;(2)通过监控实现种群可视;(3)通过昆虫数量统计装置计数。本发明还包括所述用于蝗虫种群监测和防治的诱捕装置。本发明方法及诱捕装置能实时监测蝗虫种群状态的同时有效诱集蝗虫,及时控制蝗虫种群规模从而预防蝗灾爆发,还具有功能完整和节能环保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害虫监测和防治的方法及诱捕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蝗虫种群监测和防治的方法及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农业、林业和牧业领域进行害虫的监测和防治工作的前提是需要对害虫的种群规模等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判断,而我国现今的害虫监测方式主要为人工调查,然后由测报人员统一协商制定害虫防治策略,这种方式对于小规模、短期内的害虫灾害预报十分准确,但由于存在人为主观因素对于大规模、中长期的害虫灾害测报会显得相对滞后,特别不适合交通不方便的山区或草原,同时由于害虫灾害的不确定性容易引起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
我国淮河以北地区以深受蝗虫的侵袭,给当地农林牧业带来巨大的损害,同时也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困扰。一般而言,最有效的灭杀蝗虫办法是用飞机喷洒农药,该法杀虫率高、灭杀范围广,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应一时之需,不能保证长治久安。灯光诱杀属于物理防治病虫害中最具绿色环保的方式受到农业植保部门的重视。
CN 203455484 U公开了一种草原蝗虫远程监测装置和系统,属于害虫监控领域。该草原蝗虫远程监测装置包括感应装置;与感应装置相连的记录装置;与记录装置相连的远程数据传输装置;与感应装置、记录装置、远程数据传输装置相连的供电装置。该系统包括该草原蝗虫远程监测装置和监控装置。该系统需要长时间定点维护,前期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资源浪费。
CN 102062870 A公开了一种蝗灾超低空预警系统及其田间蝗虫自动识别方法,包括:越野汽车,无人驾驶飞行器,自动导航控制系统,摄像机或照相机,通讯系统,信号处理系统。其方法包括:(1)装备在小型超低空飞行器底部支架上的数码摄像机实时的获取地面蝗虫图像;或装备数码照相机定点获取地面蝗虫图像;(2)获取的图像信息通过通讯系统或DV带转发给信号处理计算机;(3)计算机对输入的图像进行处理分析。该方法成本过高,不适用于交通不便利,信号偏弱的地区。
CN 103299971 A公开了一种捕捉效率更高的光电诱导蝗虫滑移捕集机,它的捕集机箱体位于整机的下部,支撑机构的上部位于捕集机箱体的上方,下部与捕集机箱体固定连接,复合光诱导光源、红外LED 灯光源、高压静电网安装在支撑机构的上部内,捕集滑板安装在捕集机箱体内,捕集滑板为下端开一圆口的锥形漏斗,其内表面为光滑的不锈钢材质,锥形漏斗壁与水平面所成的倾斜角度为25°~70°,锥形漏斗的上边缘与捕集机箱体的顶部齐平,装卡在捕集机箱体内的支撑机构上,捕集滑板下方设置有防蝗虫逃逸机构。该发明采用高压电网来杀灭蝗虫,在杀灭蝗虫时会发出噪声,影响生态环境,同时杀死的虫子粘在高压电网上,需要清理,花费大量的人工,影响蝗虫诱捕效率。
市面上的捕虫灯光源的光谱范围均较宽,存在广谱诱杀效应,在诱杀目标害虫的同时也往往会诱杀许多其它昆虫和天敌,如果不加限制的大面积或者不科学的使用此类装置,很容易造成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时监测蝗虫种群状态的同时有效诱集若虫控制蝗虫种群规模从而预防蝗灾爆发,具有科学实用和节能环保的特点的蝗虫种群监测和防治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蝗虫种群监测和防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配套诱捕装置诱捕蝗虫;(2)通过监控实现种群可视;(3)通过昆虫数量统计装置实现个体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本业绿色防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本业绿色防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98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捕蚊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补液蚊虫诱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