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视频图像的编码方法及视频比特流的解码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539824.4 申请日: 2011-10-21
公开(公告)号: CN108429915A 公开(公告)日: 2018-08-21
发明(设计)人: 黄毓文;陈庆晔;傅智铭;徐志玮;张毓麟;庄子德;雷少民 申请(专利权)人: 寰发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4N19/176 分类号: H04N19/176;H04N19/70;H04N19/96;H04N19/463;H04N19/126;H04N19/146;H04N19/174
代理公司: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任默闻
地址: 中国台*** 国省代码: 中国台湾;7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视频图像 编码单元 视频比特流 解码 非零 量化参数信息 量化转换系数 编码块类型 量化参数 预测模式 编码块 旗标 侦测 量化 分割 灵活 转化
【说明书】:

一种视频图像的编码方法及视频比特流的解码方法,其中,于视频图像的编码方法中,每一视频图像被分割成多个编码单元,视频图像的编码方法包含:接收叶编码单元;以及若该叶编码单元具有至少一个非零量化转换系数,加入用于该叶编码单元的量化参数信息,其中,该至少一个非零量化转化系数是依据预测模式、编码块类型、编码块旗标或者该三者的任一组合来侦测的。以上所述的视频图像的编码方法及视频比特流的解码方法能够提供更灵活、更具有适应性的量化参数处理。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1年10月21日,中国国家申请号为201610155870.5,发明名称为“视频图像的编码方法及视频比特流的解码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其最初原申请的国际申请号为PCT/CN2011/081108,申请日为2011年10月21日,中国国家申请号为201180053919.1,发明名称为“视频图像的编码方法及视频比特流的解码方法”。在该原申请201180053919.1的基础上,申请人于2016年03月18日递交了中国国家申请号为201610155870.5的分案申请,发明名称为“视频图像的编码方法及视频比特流的解码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2010年11月8日、申请号为No.61/411,066、名称为“DeltaQuantization Parameter for 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HEVC)”的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在此参考并结合所述申请案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视频编码,且特别有关于具有量化参数处理(quantizationparameter processing)的编码技术,具体来说,有关于视频图像的编码方法与装置以及视频比特流的解码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高效视频编码(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以下简称HEVC)是一种先进的视频编码系统,其是由ITU-T研究小组(ITU-T Study Group)的视频编码工程师组成的视频编码联合组(Joint Collaborative Team on Video Coding,以下简称JCT-VC)开发。HEVC是一种基于块的(block-based)混合编码(hybrid coding),其具有灵活的块结构。在HEVC中,共引入了三种块概念:编码单元(Coding Unit,以下简称CU)、预测单元(Prediction Unit,以下简称PU)、以及转化单元(Transform Unit,以下简称TU),而总体的编码结构是由不同尺寸的CU、PU、以及TU以递归方式(recursive fashion)来定义的,其中每一图像(picture)被分割成包含64×64个像素的最大CU(Largest CU,以下简称LCU),而每一LCU接着被递归地分割成更小的CU,直至叶CU(leaf CU)或最小CU。一旦CU分割的层次树(hierarchicaltree)完成,每一叶CU依据PU分割及预测类型被进一步分割为PU。此外,转化操作亦被用于TU以将空间数据转化成用于紧凑的数据表示(compact data representation)的转化系数。在H.264编码标准中,待处理的视频帧被分为多个条带(slice),而每一条带则包含多个互不重叠的、作为最小编码单元的宏块(marcoblock)。由于上述条带是单个进行处理的,因此,一个条带中的错误或者数据遗失不会传播到其他的条带。在当前的HEVC开发中,条带包含多个LCU而不是宏块,其中LCU的尺寸要比16×16像素的宏块大的多。从而,HEVC中LCU对齐的条带(LCU-aligned slice)并不能提供足够的粒度(granularities)用于视频帧分割及比特率控制。当于HEVC中使用LCU对齐的条带时,也可以同时使用非LCU对齐的条带(non-LCU aligned slice),而非LCU对齐的条带能够提供更灵活的条带结构及粒度更佳的率控制(more granular rate contro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寰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寰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98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