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触觉感知诊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42307.2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0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明珠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杨红梅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觉感知 诊断装置 控制面板 底座 移动滚轮 移动架 传感 显示屏 连接器 连接器连接 地面滚动 工作难度 患者病情 回程弹簧 机体顶部 结合分析 连接移动 神经检查 手动控制 数据测试 数据传输 医疗设备 拨动片 电连接 复位 减小 探针 垂直 诊断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觉感知诊断装置,其结构包括移动滚轮、底座、传感连接器、控制面板、触觉感知诊断装置、显示屏、移动架、机体,移动滚轮安装于底座底部并与地面滚动连接,底座与机体固定连接于底部,传感连接器连接触觉感知诊断装置于机体上,控制面板连接移动架于机体顶部,触觉感知诊断装置安装于控制面板右侧且与机体电连接,显示屏与移动架相互垂直并设于上方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可通过手动控制神经检查工具对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检测,将数据传输至医疗设备上使用科学精确的数据测试和人员经验结合分析可提高对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性和减小工作难度,拨动片与回程弹簧的设置利于探针的复位,方便以后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觉感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触觉感知诊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大医院里治疗诊断的时候,尤其在神经内科检查身体的时候,经常需要用到神经内科诊断装置,如叩诊锤、触针、手电筒,携带这些设备很不方便,而且神经网络遍布全身,每一个神经出现一点问题,都会引发一些疾病,因而需要这些设备来进行一些初步的诊断,这些设备虽然简单,但是在治疗诊断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但却很不方便。
现有的技术一般只能通过初步人工诊断,情况确诊时,需要通过有经验的医务人员进行测试诊断,来判断神经内科患者身体机能和神经感知反馈情况,或者通过单一的触觉反应测试方法来进行测试检查,这类方法不能够通过科学精确的数据测试来确定检查结果,容易造成诊断不准确影响患者身体恢复,长此以往,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触觉感知诊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触觉感知诊断装置,包括移动滚轮、底座、传感连接器、控制面板、触觉感知诊断装置、显示屏、移动架、机体;所述移动滚轮安装于底座底部并与地面滚动连接,所述底座与机体固定连接于底部,所述传感连接器连接触觉感知诊断装置于机体上,所述控制面板连接移动架于机体顶部,所述触觉感知诊断装置安装于控制面板右侧且与机体电连接,所述显示屏与移动架相互垂直并设于上方,所述移动架连接机体于控制面板、显示屏上并活动连接,所述机体为长方体并前端连接有传感连接器;所述触觉感知诊断装置包括推动机构、力传动机构、通电装置、压力传感装置、动力输出机构、探针移动装置、深度计算装置,所述推动机构安装于触觉感知诊断装置内侧与力传动机构、通电装置、动力输出机构活动连接,所述力传动机构安装于触觉感知诊断装置下方通过推动机构与通电装置齿轮连接,所述通电装置安装于推动机构右侧,所述压力传感装置与通电装置电连接并固定于右侧与触觉感知诊断装置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动力输出机构设于推动机构右上方并活动连接,所述探针移动装置装设于推动机构左后方且与动力输出机构齿轮连接,所述深度计算装置装设于触觉感知诊断装置左下方且与探针移动装置滚动连接;
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手扣板、延伸杆、伸缩弹簧、连接杆、正极磁块、第二连接杆、拨动片、传动杆、扭簧、衔接杆、阻挡块、回程弹簧,所述手扣板铰接的方式与延伸杆相连接,所述延伸杆一端连接于手扣板的右侧,另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弹簧套设于延伸杆外部,所述连接杆通过伸缩弹簧与力传动机构推动连接,所述正极磁块固定于第二连接杆的右端且与通电装置磁场相斥,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于拨动片的右下方,所述拨动片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衔接杆的左侧,并与传动杆相接触,衔接杆的左侧设有阻挡块,扭簧安装在拨动片上,并固定安装在阻挡块上,阻挡块限制拨动片向右转动,所述传动杆设有下拨动齿与上传动齿,下拨动齿与拨动片相接触,上传动齿与动力输出机构传动连接,回程弹簧安装在传动杆的左侧,回程弹簧固定安装在动力输出机构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明珠,未经陈明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23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睡眠鼾声分类检测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分析物测量的远程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