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纱线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42538.3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1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王良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建辉 |
主分类号: | D02G3/36 | 分类号: | D02G3/36;D02G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何红信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芯材 复合纱线 单纤维 长丝 起球 纺织技术领域 纱线手感 手感柔软 螺旋包 外周 轴向 | ||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纱线手感偏硬和易起球的缺点,公开了一种特殊结构的复合纱线,包括芯材和长丝,所述芯材包括多根单纤维,所述芯材中的单纤维走向与所述芯材的轴向走向趋于一致,所述长丝螺旋包覆在所述芯材的外周。本发明的复合纱线手感柔软、不易起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复合纱线。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纱线结构较最常见的是直接用单纤维21加捻形成不易被横向外力所破坏的螺旋结构2(见图1),加捻后外层纤维向内层挤压产生向心压力,从而使须条沿纤维的长度方向获得摩擦力,这种纱线结构具有以下缺点:1、螺旋结构使纤维相互拧紧,造成成纱手感偏硬;2、纤维露于成纱外周,有害毛羽较多,不耐磨,易起球。为了改善这种纱线易起毛的缺点,市面上又出现了包覆纱线结构3(见图2),包覆纱线3是在原有纱线31的基础上在外周加捻一层包覆线32,包覆线将纤维311限制在了成纱内层,减少了有害毛羽的外露,增加了成纱的耐磨性,但是,这种包覆结构的纱线因增加了包覆线,手感上比原来的纱线更硬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软度更高的新型结构的纱线。
本发明所采用的纱线结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纱线,包括芯材和长丝,所述芯材包括多根单纤维,所述单纤维的走向与所述芯材的轴向走向趋于一致,所述长丝螺旋包覆在所述芯材的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芯材的原材料可为纱、复合纱、线、复合线、长丝或复合长丝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长丝螺旋包覆于所述芯材外周,是通过长丝超喂与芯材倂
合后,再进行芯材退捻而使长丝自动螺旋包覆于所述芯材的外周而实现的。
进一步,所述长丝的捻度不小于333捻/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复合纱线包括长丝和芯材,其中长丝螺旋包覆在芯材的外周,有效阻止了有害毛羽的发散,增加了纱线的光洁度和耐磨性,使纱线不易起球。
2.本发明复合纱线与传统的包覆纱线芯材不动而长丝螺旋绕在芯材表面不同,本发明复合纱线中的单纤维走向是和芯材轴向走向是趋于一致的,即本发明复合纱线中单纤维的螺旋角要大于传统包覆纱线中单纤维的螺旋角,因而本发明复合纱线比传统的包覆纱线更软,手感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纱线结构图;
图2是另一现有技术的纱线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复合纱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释。
以芯材的原材料选用纱为例:
如图3,本发明复合纱线1包括长丝12和芯材11,长丝12包覆在芯材11外周,芯材11包括多根单纤维111,其中芯材11中的单纤维111的走向和芯材11的轴向方向趋于一致。
具体地,先将长丝12超喂与原材料纱倂合(纱本身具有一定捻度),再对原材料纱进行退捻操作,原材料纱退捻后形成芯材11,在原材料纱退捻的同时,长丝12自动螺旋包覆于芯材11的外周。相比与传统的直接包覆加捻的方式,这种工艺生产的复合纱线1,长丝12的张力可通过与原材料纱倂合时调节长丝12的超喂率或增减原材料纱的退捻捻度来进行微调,避免因长丝12张力太大而降低复合纱线1的柔软度,或因长丝12张力太小而控制不住毛羽往外发散,进而既能保证复合纱线1柔软度,又能有效控制有害毛羽,增加复合纱线1的耐磨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建辉,未经马建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25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羽毛纱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纺织用拉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