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在线压裂施工的反相微乳液稠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42809.5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61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刘通义;陈光杰;谭坤;魏俊;戴秀兰;林波;吴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奥赛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佰椿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56 | 分类号: | C08F220/56;C08F220/06;C08F220/14;C08F222/02;C08F226/02;C08F2/32;C08F220/18;C08F220/58;C08F230/02;C09K8/68;C09K8/8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霍春月 |
地址: | 620000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在线 施工 反相微 乳液 稠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在线压裂施工的反相微乳液稠化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构成:丙烯酰胺10.0~15.0%、丙烯酸:5.0~8.5%、强亲水单体0.02~0.15%、功能单体A 0.1~0.5%、功能单体B 0.5~1.5%、pH调节剂3.0~8.0%、增溶剂2.0~3.0%、复合乳化剂7.0~9.0%、油溶剂20.0~35.0%、引发剂0.05~0.07%、其余组分为去离子水。该稠化剂的制备方法:首先采用pH调节剂、丙烯酸、增溶剂、丙烯酰胺、强亲水单体、功能单体A、功能单体B,溶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制得反应相;将油溶剂与复合乳化剂混合均匀,得到连续相;将反应相加入连续相中,高速搅拌制成反相微乳液,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反应得到反相微乳液稠化剂。本发明的稠化剂既能连续混配和在线施工,又具有优良的耐温耐剪切和抗盐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藏增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在线压裂施工的反相微乳液稠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丙烯酰胺类共聚物是一种典型的也是研究最为广泛的水溶性聚合物,由于其具有明显的“反聚电解质效应”和pH值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使其在环境保护、石油开采等方面越来越得到重用。据报道,丙烯酰胺类多元共聚物作为压裂液稠化剂使用已有数十年,随着开发者不断的研发创新,聚合物稠化剂生产工艺趋于成熟,产品性能也在不断提升,常用的聚合物稠化剂按性状分为粉末稠化剂和乳液稠化剂两种,就市场应用来看,粉末稠化剂由于储存方便、生产成本低、耐温耐盐性能强、用量小等特点占据主导地位;而乳液稠化剂也具有其独特优势,表现在分散性强、溶胀速度快、现场使用简单方便。即便如此,两种稠化剂也在应用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首先,粉末稠化剂溶解较慢、对配液设备要求较高并且配制压裂液易形成鱼眼,这些问题在某些特定情况会大大限制其使用从而影响压裂施工进程;其次,大多数的微乳液稠化剂是高分子量线性长链,并且多数用做降阻剂,并能携带少量支撑剂,如果用于高温深井加砂压裂,其耐盐性能、耐温性能、耐高剪切性能(结构破坏)和携砂性能不容乐观。通过文献调研可以发现,由于合成方式的影响,微乳液稠化剂在合成时加入的功能单体较少,因此引入的侧基及功能基团不足,从而使得其在耐盐、耐温、耐高剪切性能上处于劣势,如果能在微乳液聚合时解决其功能单体的引入问题,其性能必将得到很大提升。相关专利CN103013488B公开了利用丙烯酰胺与功能单体MAA合成一种滑溜水压裂液减阻剂,具有稳定性好、溶解速度快、使用方便、减阻效果显著等特点,已经应用于现场压裂作业并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但该专利未报道其耐温、耐剪切及携砂性能。另一专利CN103627380B将亲水性单体和亲油性单体在微乳液中聚合得到一种水溶性减阻剂,该减阻剂溶解性能好、使用方便、减阻效果明显,与清水相比,减阻效果可达到50~70%,但未见其现场施工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丙烯酰胺类乳液稠化剂存在的耐温、耐盐、耐剪切性能差以及在连续混配和在线施工方面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既能连续混配和在线施工,又具有优良的耐温耐剪切和抗盐性能的反相微乳液稠化剂。
上述的用于在线压裂施工的反相微乳液稠化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构成:
丙烯酰胺10.0~15.0%、丙烯酸:5.0~8.5%、强亲水单体0.02~0.15%、功能单体A 0.1~0.5%、功能单体B 0.5~1.5%、pH调节剂3.0~8.0%、增溶剂2.0~3.0%、复合乳化剂7.0~9.0%、油溶剂20.0~35.0%、引发剂0.05~0.07%、其余组分为去离子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奥赛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佰椿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奥赛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佰椿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28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