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泥鳅的人工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43998.8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3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冯沛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沛峰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 |
代理公司: | 遵义浩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2 | 代理人: | 李雪梅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遵义***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泥鳅 放养 人工养殖 养殖池 种苗 水草 栖息 诱捕 发育阶段 净化水质 日常管理 养殖成本 养殖户 种养殖 池子 养殖 经验总结 细砂 争食 池水 碎石 温差 避暑 水源 受伤 应用 | ||
1.一种泥鳅的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修建养殖池
在水源良好的地段,建立养殖池;养殖池大小:宽10~12米,长15~18米,深1~1.5米;进水口水管设置在水池壁上方,并且水管需向养殖池中间延伸0.5~0.8米,防止泥鳅沿着入水口逃跑;出水口设置在水池底下,使用细网罩盖住出水口;池子中间用洗净石头堆砌,中间放一些细砂或碎石,用来栖息;
(2)泥鳅种苗
泥鳅种苗选择野生人工诱捕,重量在10~15g,健壮没有受伤;水质要及时更换,不能有异味;种苗放养规格要一致,不同规格的泥鳅不要混养,以免大小鱼争食;
(3)养殖环境管理
在养殖池中种水草,用来给泥鳅避暑栖息,同时水草也可以净化水质;但水草覆盖面积不能超过百分之七十;水草要用架子固定否则后续不好管理,从而影响水质栖息效果;泥鳅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水温都有一定的要求;鳅苗放养时,池水温差不宜超过2℃;鳅种则要求不超过4~5℃;
(4)泥鳅的日常管理
①注意水质变化:影响水质的因素主要有生物的活动及水源、底质和气候的变化;
②注意溶氧变化;泥鳅适于在水源充足、含氧量高的水体内生活,因此水中溶氧含量的高低对泥鳅生长发育都有很大影响;
③放养密度;放养密度的大小与疾病发生有很大关系;在静水池中,放养3~4厘米长的泥鳅,每平方米放100~150尾;放养5~6厘米长的泥鳅,每平方米放30~50尾;在微流水池中,放养密度可以增加30~40%;
④饲养管理:投饲要有一定时间,每天投喂两次,上午8~9点、下午3~4点各喂1次;实际投喂时间可根据饲养种类、季节、天气的变化作适当的调整,如早晨雾重、下大雨等,应适当推迟投喂时间;投饲要有固定的场所,使泥鳅养成到固定地点去吃食的习惯,既便于观察泥鳅动态,检查吃食情况,清除残存饲料,而且在鳅鱼病流行季节又便于施放药物,提高防治效果;
⑤注意施肥:施肥增加池水中的营养物质,使浮游生物迅速生长繁殖,给泥鳅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和促进光合作用;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肥应掌握“及时、少施、勤施”的原则,且追肥应用发酵过的粪水或混合堆肥的浆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沛峰,未经冯沛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399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