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成本三支路毫米波告警器接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45714.9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88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彭树生;徐文琪;吴礼;赵翔;尚庆龙;席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16 | 分类号: | H04B1/16;H04B1/12;H03F3/6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成本 支路 毫米波 告警 接收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成本三支路毫米波告警器接收电路,包括低噪声差分放大器、积分器、减法器、射随电路、低噪声交流放大支路、低噪声交流线性放大支路、低噪声直流对数放大支路、可控基准源和嵌入式系统,差分信号输入低噪声差分放大器,经积分器分别与减法器和射随电路相连,射随电路的输出端与交流低声放大支路相连,低噪声交流放大支路的输出端与嵌入式系统的第一输入端相连,减法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直流低噪省线性放大支路和低噪声直流对数放大支路的输入端相连,其输出端分别与嵌入式系统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相连。本发明结构紧凑、成本低廉,可提高目标判断的准确性,有效排除有源干扰对毫米波告警器接收电路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目标探测告警领域,特别是一种低成本三支路毫米波告警器接收电路。
背景技术
毫米波告警器接收电路是用来接收战场上有源末敏弹的毫米波信号的装置,毫米波位于微波波段和红外波段中间,其波长是1mm至10mm,频率从300GHz到30GHz。随着装甲车辆防护水平不断提高,有源末敏弹的研制在众多精确打击弹药中脱颖而出,它专门攻打坦克装甲车辆的顶部防护最薄弱的地方,对装甲目标造成的威胁最大。此类装甲目标实时准确有效的告警成为目前弹药武器的主要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各种干扰技术也在蓬勃发展,这也意味着传统的毫米波告警器无法满足战场的要求。
传统毫米波告警器接收电路只包含交流通道模块且通常接收信号的动态范围较小,当接收到有源末敏弹目标时会给出识别信号,但当存在有源干扰作用到该告警器接收电路时,该毫米波告警器接收电路也会给出告警信号,使得毫米波告警器电路对有源末敏弹的识别能力大大降低,导致其无法有效识别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三支路毫米波告警器接收电路。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低成本三支路毫米波告警器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噪声差分放大器、积分器、减法器、射随电路、低噪声交流放大支路、低噪声交流线性放大支路、低噪声直流对数放大支路、可控基准源和嵌入式系统;其中:
所述低噪声差分放大器接收来自接收机前端处理后的毫米波差分信号,将该信号转换成毫米波单端信号并输出给积分器;积分器对毫米波单端信号进行滤波积分,积分后的单端信号分别输入至减法器的第一输入端和射随电路的输入端,可控基准源的输出电平输入至减法器的第二输入端,减法器将两个输入端的信号进行相减,并分别输出至低噪声交流线性放大支路和低噪声直流对数放大支路;所述射随电路对积分后的单端信号进行缓冲后输出信号输入至低噪声交流放大支路;
所述低噪声直流线性放大支路对输入的毫米波信号进行直流信号同相比例放大,放大后的信号输出至嵌入式系统的第二输入端,由嵌入式系统的A/D采集转换模块将该输入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从而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当接收的毫米波信号电压值小于3.3V,且满足所要求的时间宽度时,则将此支路的信号电压值与第一阈值相比较,若大于该阈值则输出告警信号,否则不进行告警;
所述低噪声直流对数放大支路对输入的毫米波信号进行对数放大,该放大后的信号输出至嵌入式系统的第三输入端,由嵌入式系统的A/D采集转换模块将该输入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从而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当接收的毫米波信号电压值大于3.3V而不产生饱和过载,且满足所要求的时间宽度时,则将低噪声直流对数放大支路的信号电压值与第二阈值相比较,若大于该阈值则输出告警信号,否则不进行告警;
所述低噪声交流放大支路对缓冲后输出信号进行隔直流、保留交流信号处理,再进行滤波放大,输出信号输入至嵌入式系统的第一输入端,由嵌入式系统的A/D采集转换模块将该输入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从而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当低噪声直流对数放大支路发生过载饱和时,则将低噪声交流放大支路的信号电压值与第三阈值进行比较,若大于该阈值则输出告警信号,否则不进行告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57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