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采摘后桑葚保鲜期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46479.7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0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思翰;李正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兴仁县康民果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B7/154 | 分类号: | A23B7/154;A23B7/157;A23B7/04;A01G7/06 |
代理公司: | 贵阳索易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7 | 代理人: | 管宝伟 |
地址: | 562300 贵州省黔西南布***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果实 采摘 保鲜期限 桑葚果实 冷风 保鲜技术 果实采摘 洁净清水 快速降温 生理活性 水分补充 冷藏室 喷施 病菌 晴天 体温 减慢 冷冻 贮存 | ||
本发明涉及果实保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采摘后桑葚保鲜期限的方法。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采摘桑葚果实的前一天傍晚采用洁净清水喷施果实,为果实提供一次充足的水分补充;并在第二日晴天上午10点前结束果实采摘,控制采摘后桑葚果实表面无水分且果实体温较低;接着通过含有适量CO2的冷风对采摘后果实进行快速降温,有效增大果实间空气中的CO2含量,减慢果实氧化速率,降低腐坏病菌的生理活性,达到延长果实保鲜期限的目的;最后通过高空气湿度的冷藏室对冷风冷冻后的桑葚进行长期贮存,有效延长采摘后桑葚保鲜期限至7~8d。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实保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采摘后桑葚保鲜期限的方法。
背景技术
桑葚,又作桑椹,桑树的成熟果实,为桑科植物桑树的果穗。又名桑椹子、桑蔗、桑枣、桑果、桑泡儿、乌椹等。农人喜欢其成熟的鲜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桑葚每年4~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去杂质,晒干或略蒸后晒干食用,也可来泡酒。具体成熟时间各地不一样,南方早一点,北方稍迟一点。成熟的桑葚质油润,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
桑葚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白藜芦醇、花青素等营养成份,被医学界誉为“21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本草纲目》等多种医药典籍中对桑葚的药用价值和用法有详尽的阐述,桑葚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燥、乌发明目等功效。现代研究证实,常吃桑葚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健康知识的普及,民众越来越重视食品的营养和健康特性,桑葚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保健水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市场前景十分美好。
桑葚成熟时间为每年4~6月,室外温度开始回升,特别是5月份后,部分地区温度达到30℃,桑葚采摘1~2d后就会开始失去鲜亮颜色,大量水分流失,果实干煸,之后开始腐烂。
同时,桑葚采果期限有限,长期不采会造成果实过分熟透,然后腐烂,引来虫害,进而侵害其他桑葚果实,给种植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但是,现有的采摘后桑葚果实保鲜技术不完善,当桑葚果实供大于求时,会造成大量桑葚滞留,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大量桑葚果实腐坏变质,给桑葚种植户带来巨大的困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采摘后桑葚的保鲜期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采摘后桑葚保鲜期限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提高采摘后桑葚保鲜期限的方法,包括:
于桑葚开始采摘的前一天傍晚,向桑葚果实喷施洁净清水,至果实湿润且有水滴滴落;桑葚果实开始采摘后,晴天每日傍晚向果实喷施一次洁净清水,至果实湿润且有水滴滴落;阴雨天不施水且不采摘桑葚果实;
晴天上午10点前结束桑葚果实采摘,采摘时连同果柄一同摘下,同时仅采摘8~9分熟果实,除去熟烂果实,不采摘表面含有水滴的果实,放入通风透气的箩筐中,箩筐底部及四周垫一块湿润纱布,每框放置桑葚5~15kg,上方再覆盖一层湿润纱布,保持纱布湿润但不滴水;
将装满桑葚的箩筐置于冷风处理车间冷风冷冻至果实体温为0~3℃;
冷冻结束后连同箩筐放入通风冷藏室中进行贮存。
优选的,所述纱布使用前需置于清水中清洗2~3次,拧干水后置于75%的乙醇溶液中浸泡30~35min,捞出拧干后再放入浓度为20%的CO2溶液中浸泡20~25min,捞出后拧至纱布湿润但不滴水。
优选的,所述冷风处理车间温度0~3℃,冷风温度-5~0℃,冷风湿度80~85%,CO2浓度13~17%。
优选的,在冷风冷冻过程中,控制桑葚体温降至0~3℃的冷冻时间≤1.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兴仁县康民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省兴仁县康民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64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