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气井井口管式循环旋流脱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47896.3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7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封子艳;崔铭伟;封飞;卞贺;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34 | 分类号: | E21B43/34;C10K1/00;B01D45/1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张亮 |
地址: | 2566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室 旋流脱水装置 二次分离 气井井口 导流室 管式 气液分离效率 气液两相分离 液相捕集装置 影响分离效率 轴向导流叶片 分离器结构 内循环装置 安装方便 采气管线 二次循环 分离空间 内循环管 气液两相 脱水装置 有效分离 直接安装 处理量 压力差 旋流 紧凑 占用 平衡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气井井口管式循环旋流脱水装置,装置采用轴向导流叶片获得旋流效果,可直接安装在采气管线上,分离器结构紧凑,缩小了设备体积,安装方便。装置在不影响分离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了脱水装置处理量。装置采用分离室和二次分离导流室两个分离室结构,能够实现二次循环分离,提高了气液两相分离效率;装置采用内循环管,未占用分离室和二次分离导流室的分离空间,提高了气液两相有效分离效率;装置采用内循环装置,平衡了液相捕集装置与分离室之间的压力差,利于分离室提高气液分离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开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气井井口管式循环旋流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陆上天然气开采领域,基于生产计量、安全输送及高效管理等方面的考虑,需要在天然气生产的上游进行气液混合物的相间分离。所采用的分离装置多是以重力分离技术为主的卧式和立式沉降罐,该类型装置占地面积大、工程造价高、处理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因地制宜,以旋流分离技术为关键技术的气液分离装置应用广泛,依据不同的流体流动方向,可以将分离装置分为切向逆流式、轴向逆流式和轴向直流式等;依据不同的结构形式,可以将分离装置分成柱状旋流式、柱—锥状旋流式、螺旋通道式和导流叶片式等。这其中以气液柱状旋流分离器(GLCC)的研究与应用最为成熟,经过国内外各大院校与石油公司三十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其在分离机理、结构设计、仪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就。从工程应用来看,GLCC主要面向低气液比、低流速的流动工况,在非设计工况试验测试及应用过程中,比如油气处于环雾状流以及气液流速较高的工况,分离性能会遭到恶化,导致分离液膜沿器壁的轴向爬升,降低分离效率。高流速下气相出流通道聚集液膜的爬升损失以及高含液量下液相冲击撕裂导致的短路流损失,也是其他气液旋流分离装置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外石油公司计划应用的气液分离装置,可以总结其在设计过程中遵循的原则:设备高效紧凑化,将离心分离技术作为气液分离装置的关键技术,满足分离设备的高效性要求;避免分离器内部存在细小的孔洞与间隙,减少设备的磨损和堵塞,延长使用寿命,满足分离设备的安全性要求;分离器附加储液空间,提供液位检测装置足够的响应时间,便于远程监控,满足分离设备的稳定性要求。
目前,气田天然气井口无相关气液分离设备,导致集气管线含液较多,管线积液严重,国内相关气液分离器研究大多集中于面向试验室中理想的气液两相混合物,实际应用情况不理想,专利技术主要是对传统工艺或设备进行改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孙国刚教授“一种前级分离器排气分级净化的多级旋风分离器系统”(CN103056048B)专利提供了一种可应用于炼油、化工、环保等行业的气固、气液多用途旋流分离器,其特点为多级分离,但该发明未见工业应用;为增强旋流分离器应用的目标性、高效性申请了专利“一种气液分离装置”(CN2832267Y)和“一种气液分离器”(CN100358638C),这两项专利均保护同一种气液旋流分离设备,其特点为专门针对气液分离,且耐高压能够实现二次旋流分离,分离效率高,但入口流速要求苛刻,较多应用在工况稳定的炼厂;天津鑫宇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杜红斌的发明专利“一种气液旋风分离器”(CN103240191 B)完全借鉴了原始气固分离器的结构形式,实际应用过程中难免适应性不强;河北科技大学董金华的发明专利“一种气液分离器”(CN204280328 U)借鉴了重力分离设备的原理,设备本身体积较大,很难适应天然气井场高压、集约、高效的要求;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陈愈安的发明专利“高效气液旋风分离器”(CN103816724 A)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气液分离器设备直径较大、使用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该专利,其特点分为内外筒,且内筒包含填料,导致该设备应用过程中压降较大,且需定期清理填料,操作复杂,不利于无人值守的现场应用。发明专利“输气管道高效旋风分离器”(CN1133504C)开发了一种用于输气管道的高效旋风分离器,但该分离器仍然借鉴了气固分离器的结构形式,分离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气井井口管式循环旋流脱水装置,包括:筒状本体;
筒状本体的一端设有入口,另一端设有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学院,未经滨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78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用于薄互层天然碱矿床的开采方法
- 下一篇:利用本井回收气进行气举采油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