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配式无损伤耗能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549748.5 申请日: 2018-05-31
公开(公告)号: CN108824633A 公开(公告)日: 2018-11-16
发明(设计)人: 张翠强;田振;李六连;王照然;史鹏飞;赵永曦;孙建运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04B1/04 分类号: E04B1/04;E04B1/20;E04B1/98;E04H9/02
代理公司: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代理人: 李丹;刘湘舟
地址: 100029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框架柱 基础顶板 剪力墙 层间 铰接 框架剪力墙结构 定位连接 销接装置 抗剪键 装配式 无损 施工 基础预埋板 装配式框架 弹性连接 耗能构件 基础承台 建筑基础 结构受力 框架结构 连接弹簧 盆式支座 强柱弱梁 预应力筋 薄弱层 弹簧组 下表面 相邻层 预埋件 抗弯 梁柱 张拉 保证
【说明书】:

发明涉及装配式框架剪力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无损伤耗能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包括由框架柱和层间梁连接而成的框架结构,设置在相邻层间梁之间的耗能构件;剪力墙底部通过墙抗剪键与基础顶板定位连接,同时通过预应力筋与基础顶板张拉连接;基础顶板下表面通过盆式支座与底部的基础承台铰接;剪力墙与层间梁通过梁墙销接装置铰接,同时还设置有抗弯连墙弹簧组;框架柱底部通过柱抗剪键与建筑基础定位连接,框架柱下部的第一预埋件通过连接弹簧与基础预埋板弹性连接;层间梁与框架柱通过梁柱销接装置铰接。本发明采用强柱弱梁模式,消除结构薄弱层,结构受力明确均匀,施工便捷高效,质量容易得到保证,经济效益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框架剪力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无损伤耗能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的6.1.1条文中明确说明了,在地震区的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当采取了可靠的节点连接方式和合理的构造措施后,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性能可以等同于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目前现浇的框架结构采用的是“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原则,可以保证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因此无论是现浇式框架还是装配式框架都不能避免大震下的损伤破坏的出现。

传统的抗震设计理念一直以耗能能力作为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的优劣,实际上耗能意味着损伤和破坏,因此针对结构破坏的可接受程度,提出性能化设计。在性能化设计基础上提出可恢复功能设计原则,即允许结构出现破坏,但是破坏部位是事先设定的,保证能够在地震后更换损坏构件,迅速恢复结构功能。但是结构在损伤之后往往存在残余变形,这样在修复之前必须要先将结构残余变形消除,然后再进行结构修复。消除残余变形的工作难度大,耗时长,结构修复工作工序繁复,施工成本高,而且完成修复的结构整体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强柱弱梁模式,消除结构薄弱层,框架结构受力更加明确均匀的装配式无损伤耗能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抗震理念是损伤耗能,大震后必定会出现损坏,后期修复需要先消除结构的残余变形,然后完成结构修复,消除残余变形的工作难度大,耗时长,结构修复工作工序繁复,施工成本高,而且完成修复的结构整体性较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装配式无损伤耗能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包括由框架柱和层间梁连接而成的框架结构,设置在相邻层间梁之间的耗能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剪力墙;

所述剪力墙底部通过墙抗剪键与基础顶板定位连接,同时通过预应力筋与基础顶板张拉连接;所述基础顶板下表面通过盆式支座与底部的基础承台连接,盆式支座的中心与剪力墙的横截面中心重合;

所述剪力墙与层间梁通过梁墙销接装置铰接,同时层间梁与剪力墙之间还设置有上、下两道抗弯连墙弹簧组,抗弯连墙弹簧组相对梁墙销接装置上下对称设置;

所述框架柱底部通过柱抗剪键与建筑基础定位连接,框架柱下部设置有第一预埋件,第一预埋件通过连接弹簧与基础预埋板弹性连接;

所述层间梁与框架柱通过梁柱销接装置铰接,同时层间梁与框架柱之间还设置有上、下两道抗弯弹簧组,抗弯弹簧组相对梁柱销接装置上下对称设置。

本发明装配式无损伤耗能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进一步的,

所述剪力墙底部端面设有向下外凸的墙抗剪键,基础顶板连接剪力墙的位置的中央设置有与墙抗剪键相适应、向下内凹的墙抗剪槽,墙抗剪键与墙抗剪槽配合插接;

所述剪力墙与基础顶板内部还分别设置有预应力筋通道,预应力筋通道内分别穿设有通长的预应力筋;预应力筋从剪力墙一侧边沿斜向剪力墙底边方向、伸入基础顶板并在位于基础顶板下表面的锚固凸块上锚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97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