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轨的内置式金属振子减振降噪动力吸振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49989.X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8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文永蓬;邹钰;纪忠辉;祁慧;孙倩;尹波润;郭林生;宗志祥;郑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B19/00 | 分类号: | E01B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智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3 | 代理人: | 李明洁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阻尼体 钢轨 动力吸振器 金属质量体 减振降噪 金属振子 阻尼材料 包裹体 保护层 有效工作面积 嵌套 波浪形金属 层叠固定 弹性阻尼 钢轨轨腰 轨道交通 基础设施 紧贴固定 维护保养 相邻扣件 影响轨道 运行噪声 振动传播 衰减率 体内部 噪声源 外露 多片 减振 轨道 覆盖 交通 | ||
1.一种钢轨的内置式金属振子减振降噪动力吸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置式金属振子减振降噪动力吸振器结构布置在两个相邻扣件之间的钢轨轨腰(2)两侧,包括包裹体保护层(4)、弹性阻尼体(5)和金属质量体(6);
弹性阻尼体(5)紧贴固定在钢轨上,包括层叠固定为一体的第一弹性阻尼体(501)和第二弹性阻尼体(502),并且第一弹性阻尼体(501)的硬度大于第二弹性阻尼体(502)硬度;
金属质量体(6)为多片蜿蜒的波浪形金属板,间隔嵌套于弹性阻尼体(5)内部;
包裹体保护层(4)覆盖在弹性阻尼体(5)外露面上,不与钢轨接触,水平方向上,包裹体保护层(4)外缘位于轨底(3)外缘内侧;
所述内置式金属振子减振降噪动力吸振器结构包括两种不同的布置形式:
在钢轨直线段处,弹性阻尼体(5)上端紧贴轨头(1)底部,中段内侧紧贴轨腰(2),下端紧贴轨腰(2)轨底(3)过渡转角朝向轨底(3)外侧折弯,大体呈立式“L”形对称配置在钢轨两侧,并且,水平方向上,弹性阻尼体(5)上端外露面不超过轨头(1)外缘;第一弹性阻尼体(501)和第二弹性阻尼体(502)均为“L”形,第一弹性阻尼体(501)位于第二弹性阻尼体(502)内侧;3层金属质量体(6)在弹性阻尼体(5)内由上至下先纵向再横向沿弹性阻尼体(5)的“L”形折弯反复蜿蜒,将弹性阻尼体(5)由内至外分为4层,形成弹性阻尼层与金属质量层主体沿水平方向的交替叠加结构;
在钢轨曲线段处,弹性阻尼体(5)顶部与轨头(1)底部不接触,中段内侧紧贴轨腰(2),底部紧贴轨底(3)顶部,大体呈立式矩形对称配置在钢轨两侧,并且,水平方向上,弹性阻尼体(5)外露面位于轨头(1)外缘外侧;第一弹性阻尼体(501)和第二弹性阻尼体(502)均大体呈立式矩形,第一弹性阻尼体(501)位于第二弹性阻尼体(502)下侧;5层金属质量体(6)在弹性阻尼体(5)内横向蜿蜒,每层金属质量体(6)呈倾倒的“S”型、将弹性阻尼体(5)由上至下分为6层,形成弹性阻尼层与金属质量层沿竖直方向的交替叠加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轨的内置式金属振子减振降噪动力吸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阻尼体(501)和第二弹性阻尼体(502)上预先留设开孔,开孔截面积小于金属质量体截面积,第一弹性阻尼体(501)和第二弹性阻尼体(502)硫化成型固定为一体后,金属质量体(6)从弹性阻尼体(5)的端部嵌入开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轨的内置式金属振子减振降噪动力吸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阻尼体(501)和第二弹性阻尼体(502)的厚度相当,两者的分界处位于3层/5层金属质量体(6)的中间层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轨的内置式金属振子减振降噪动力吸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阻尼体(5)通过专用粘合剂粘接或者夹具夹紧贴合钢轨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轨的内置式金属振子减振降噪动力吸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体保护层(4)紧密贴合弹性阻尼体(5)外露面轮廓,在钢轨直线段处,包裹体保护层(4)呈倒“S”形折弯,在钢轨曲线段处,包裹体保护层(4)呈倒“L”形折弯;包裹体保护层(4)两端与钢轨之间留有间隙,上端位于轨头(1)下方,下端位于轨底(3)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轨的内置式金属振子减振降噪动力吸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阻尼层的平均厚度大于金属质量层的平均厚度;在钢轨直线段处,设弹性阻尼层的平均厚度为d,金属质量层的平均厚度为0.2d,在钢轨曲线段处,设弹性阻尼层的平均厚度为d,金属质量层的平均厚度为0.3d。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轨的内置式金属振子减振降噪动力吸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钢轨直线段处,所述3层金属质量体(6)的蜿蜒方向相同、相互平行,并且,当金属质量体(6)朝向钢轨蜿蜒时,3层金属质量体(6)的蜿蜒角度由内向外逐渐变大,当金属质量体(6)远离钢轨蜿蜒时,3层金属质量体(6)的蜿蜒角度由内向外逐渐变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998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离式沉降自动补偿钢枕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轨道减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