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的弯曲检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50006.4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60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赵德涛;王磊;杨明;王灿;丛宁;岳晗;张粲;玄明花;陈小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00 | 分类号: | G09G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杨广宇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显示屏 弯曲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的弯曲检测方法及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柔性显示屏包括:阵列基板,设置在阵列基板的一侧的发光器件,以及沿远离阵列基板的方向依次设置在阵列基板的另一侧的薄膜弹性体层和薄膜导体层;阵列基板具有至少一个目标区域,每个目标区域中设置有多个存储电容,同一目标区域内的多个存储电容与同一目标信号线连接,目标信号线用于存储电容分时提供电源信号和触控信号,当目标信号线向存储电容提供触控信号时,目标区域内的目标极板用于与薄膜导体层形成触控感应电容。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实现OLED显示屏的弯曲识别功能的成本较高,且无法同时满足OLED显示屏的轻薄需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的弯曲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英文: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作为一种电流型发光器件,因其所具有的低功耗、自发光、快速响应和宽视角等特点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高性能显示领域当中。OLED显示屏作为一种柔性显示屏,增加其弯曲识别功能可以推动OLED显示屏的广泛应用。
相关技术中,通常在OLED显示屏中设置额外的传感器以实现OLED显示屏的弯曲识别功能,识别过程包括:传感器在检测到OLED显示屏上某一区域的弯曲程度后,将该区域的弯曲程度的数据反馈至控制芯片,控制芯片根据该区域的弯曲程度与操作功能的预设对应关系,控制OLED显示屏实现与该弯曲程度对应的操作功能。
但是,由于传感器的价格昂贵且重量较大,相关技术中实现OLED显示屏的弯曲识别功能的成本较高,且无法同时满足OLED显示屏的轻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的弯曲检测方法及装置,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实现OLED显示屏的弯曲识别功能的成本较高,且无法同时满足OLED显示屏的轻薄需求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
阵列基板,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的发光器件,以及沿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的另一侧的薄膜弹性体层和薄膜导体层;
其中,所述阵列基板具有至少一个目标区域,每个所述目标区域中设置有多个存储电容,同一目标区域内的多个存储电容与同一目标信号线连接,所述目标信号线用于向对应的目标区域内的多个存储电容分时提供电源信号和触控信号,当所述目标信号线向目标区域内的多个存储电容提供触控信号时,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目标极板用于与所述薄膜导体层形成触控感应电容,所述目标极板包括所述多个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目标信号线连接。
可选的,所述阵列基板具有呈矩形状排列的多个目标区域,所述多个目标区域的大小均相等,不同的目标区域内的多个存储电容与不同的目标信号线连接。
可选的,当所述目标信号线向目标区域内的多个存储电容提供触控信号时,用于构成所述存储电容的所述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连接,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相对设置。
可选的,所述目标信号线用于向对应的目标区域内的多个存储电容的所述第一极板周期性地交替提供电源信号和触控信号。
可选的,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像素电路,每个所述像素电路包括显示驱动模块、触控驱动模块和分时控制模块,每个所述存储电容属于一个像素电路,所述存储电容的极板复用于所述显示驱动模块和所述触控驱动模块,所述显示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所述存储电容的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目标信号线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与所述目标信号线和发光单元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00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