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内燃机的起动器的螺线管驱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51626.X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99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塔代伊·弗罗里扬契奇;德扬·曼弗雷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N11/08 | 分类号: | F02N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翟国明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内燃机 起动器 螺线管 驱动器 | ||
本发明涉及用于起动器(1)的螺线管驱动器(6),包括:铁磁壳体(19),包括由第一面侧壁(65)及对置的第二面侧壁(66)轴向限定的线圈接收室(64);柱形线圈装置(22),具有至少一个电线圈(40、41),布置在线圈接收室(64)中且共轴地环绕柱形线圈内部空间(25);铁磁柱塞止挡件(20),具有轴向突出在线圈内部空间(25)中的中央区域(43);铁磁柱塞(21),布置在壳体(19)处轴向,对置柱塞止挡件(20),轴向突出至线圈内部空间(25)且布置成在靠近中央区域(43)的主动位置(AS)和远离中央区域(43)的被动位置(PS)之间相对于壳体(19)可轴向双向调节;及铁磁旁通设备(45),相对于线圈装置(22)共轴布置且径向布置在至少一个线圈(40、41)内。例如,通过与两个面侧壁(65、66)轴向隔开的旁通设备(45)产生了简化的生产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具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特征的内燃机的起动器的螺线管驱动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起动器,该起动器装备有这种螺线管驱动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操作螺线管驱动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该类型起动器包括:支撑件;电动机,其布置在支撑件上并且用作驱动小齿轮旋转;以及螺线管驱动器,其布置在支撑件上,用作在接合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轴向调节小齿轮,接合位置设置成用于驱动内燃机的大齿轮,断开位置相对于接合位置轴向偏移。
此处使用的螺线管驱动器包括铁磁壳体以及具有至少一个电线圈的柱形线圈装置,其中,线圈装置布置在壳体中并且共轴地环绕柱形线圈内部空间。此外,设置了铁磁柱塞止挡件,其在壳体中布置在线圈装置的第一轴向端部,并且具有轴向突出进线圈内部空间的中央区域。最后,设置了铁磁柱塞,其在线圈装置的第二轴向端部,线圈装置的该轴向端部与柱塞止挡件的中央区域对置,铁磁柱塞轴向突出进线圈内部空间,并且布置成在主动位置和被动位置之间相对于壳体可双向轴向调节,主动位置邻近中央区域,被动位置远离中央区域。柱塞和小齿轮之间的驱动联接以这种方式发生,使得在柱塞的被动位置,小齿轮处于断开位置,同时通过将柱塞调节至主动位置,小齿轮被传递至其接合位置。
为了起动内燃机,激活螺线管驱动器以便将起动器的小齿轮从断开位置传递至接合位置。为了该目的,将柱塞从被动位置调节至主动位置。在接合位置,小齿轮啮合内燃机的大齿轮,大齿轮例如可以形成在内燃机的驱动链的飞轮上。电动机然后驱动小齿轮,小齿轮又驱动大齿轮,其结果是,内燃机的曲柄轴被设定为旋转以起动内燃机。一旦内燃机已经起动并且其曲柄轴通过活塞的往复运动被驱动,螺线管驱动器被激活,使得小齿轮再次从接合位置返回断开位置。为了该目的,将柱塞从主动位置调节回被动位置。在断开位置,小齿轮与大齿轮断开,也即是说不再啮合大齿轮。
为了能够将小齿轮从断开位置调节至接合位置以及为了能够将小齿轮稳固在接合位置,线圈装置必须将较大电磁力传递至柱塞以将柱塞抽吸进线圈内部空间并且将所述柱塞保持在线圈内部空间,用于主动位置。这是由于为了故障保险设计的目的,柱塞优选逆着复位弹簧的作用被抽吸进线圈内部空间,尤其需要较高磁体来将柱塞静止保持在主动位置,因此线圈装置被供给相应高水平的电功率。
小齿轮通常具有圆周边齿,其含有轴向延伸齿状物。与其互补,内燃机的大齿轮同样具有圆周边齿,其含有轴向延伸齿状物。一旦将小齿轮从断开位置传递至接合位置,小齿轮的齿状物接合大齿轮的边齿空间。但是,在许多情形下,小齿轮的齿状物的轴向前进边齿面不直接通入大齿轮的边齿的边齿空间,而是撞击大齿轮的齿状物的轴向边齿面。然而,为了使小齿轮的齿状物发现大齿轮的边齿空间并且能够接合在该边齿空间中,起动器的电动机可以被激活,以便在将小齿轮从断开位置调节至接合位置期间尽可能早地实现小齿轮的旋转。当小齿轮完全接合大齿轮时,在有关后续起动操作中,利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的力矩方便地和/或利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的转速执行用于将小齿轮拧入大齿轮的所述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勒国际有限公司,未经马勒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16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