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恶意包名检测方法、恶意应用检测方法及相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53159.4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5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路;潘宣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安天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56 | 分类号: | G06F21/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句 检测 代码分析 应用检测 随机性 应用 网络安全技术 准确度 创新性地 海量日志 随机生成 依赖关系 准确率 可读 可读性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恶意包名检测方法、恶意应用检测方法及相应装置,涉及网络安全技术领域。其中恶意包名检测方法包括:获取应用的包名的所有分句;当判断任一分句为不可读时,确定出所述包名为随机;当判断所有分句均为可读时,确定出所述包名为非随机。本方法创新性地根据包名的随机性与恶意应用的相互依赖关系,利用包名的分句可读性来能判断出包名是否随机,判断准确度高达99.98%,且方法简单,检测速度快,耗费时间短,对于海量日志数据可以做到实时消费,且对被检测为随机生成的包名,再进行逆向代码分析确定恶意应用,可以大大节省人工逆向代码分析的工作,恶意应用检测针对性更强、准确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恶意包名检测方法、恶意应用检测方法、相关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存储程序。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人们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移动应用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增长。由于移动应用可从移动终端获得大量的敏感信息,且其本身能通过移动市场及广告商产生高利润,移动应用频频遭到了黑客的攻击,移动应用安全事件频发。鱼龙混杂的第三方应用市场,海量的移动应用缺乏集中有效的安全审查等,都导致大量的恶意移动应用被发布在移动应用市场。如何从海量的移动应用中精确地识别出可能会给移动终端带来安全隐患的恶意应用,成为移动应用安全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鉴别恶意应用,传统的方法是人工对应用进行安全性逆向代码分析,这种方法在海量应用情形下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工逆向代码分析工作量大,且检测针对性弱,准确度低,对于流式日志数据也不能进行实时消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恶意包名检测方法、恶意应用检测方法、相关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存储程序,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恶意包名检测方法。
具体地,所述恶意包名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应用的包名的所有分句;
当判断任一分句为不可读时,确定出所述包名为随机;
当判断所有分句均为可读时,确定出所述包名为非随机。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恶意包名检测装置。
具体地,所述恶意包名检测装置,包括:
分句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应用的包名的所有分句;
包名特性确定模块,用于当判断任一分句为不可读时,确定出所述包名为随机,且当判断所有分句均为可读时,确定出所述包名为非随机。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恶意应用检测方法。
具体地,所述恶意应用检测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方面所述度恶意包名检测方法对应用的包名进行检测;
若包名检测结果为非随机,则确定出所述应用为正常应用;
若包名检测结果为随机,则对所述应用进一步进行恶意性检测。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恶意应用检测装置。
具体地,所述恶意应用检测装置包括:
包名检测装置,用于通过第一方面所述的恶意包名检测方法对应用的包名进行检测;
正常应用确定模块,用于若包名检测结果为非随机,则确定出所述应用为正常应用;
应用检测模块,用于若包名检测结果为随机,则对所述应用进一步进行恶意性检测。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
具体地,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安天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安天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31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