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预装试剂的S型微管道式核酸扩增密闭反应管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53317.6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2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洵;张璜;谢会;常彦磊;罗达圣;张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双螺旋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44 | 分类号: | C12Q1/684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44229 | 代理人: | 姜若天 |
地址: | 51032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国际生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管道 预装 储液腔 核酸扩增 密闭反应 储液管 底盖 连通 规模生产 密封盖体 应用成本 整个操作 中心通孔 注塑工艺 反应池 聚合酶 酶反应 内侧端 上端面 体底面 体内部 外侧端 物理区 下端 一轴 有效期 密封 配制 盛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预装试剂的S型微管道式核酸扩增密闭反应管,储液管体内部至少设有两个连通下端面的储液腔,用于至少盛装两种不同种类的聚合酶液体;底盖上端面横向设有至少两条S型微管道,所有S型微管道的内侧端均与一轴向设置的第二中心通孔相连通;底盖密封在储液管体底面,每条S型微管道的外侧端与相对应的储液腔底端相连通;利用S型微管道内部的空气物理区隔储液腔和反应池中的液体,由此用户不必再另外配制任何试剂,整个操作过程也无需开启密封盖体,在实现多种试剂预装的同时,还不会造成多种预装试剂的稳定性和有效期发生变化,且都能通过注塑工艺实现规模生产,显著降低了应用成本,尤其适合多酶反应,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命科学领域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及其衍生扩增实验用耗材,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可预装试剂的S型微管道式核酸扩增密闭反应管。
背景技术
PCR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体的检测,特别是在病原检测中,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衍生出各种不同原理的核酸扩增技术;而恒温扩增技术的出现,使得PCR技术应用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同时有着分子检测应用现场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并从医学检测应用逐步向兽医、食品安全等更基层的应用领域拓展。
在实施PCR扩增检测时,往往需要用到聚合酶等生物活性物料,在做病毒检测的过程中,还常常需要用到逆转录酶等多种不同的生物酶,特别是衍生的恒温扩增技术有可能用到两种及以上的生物酶,这些物料不但需要-20℃低温保存,而且不同的生物酶需要不同的储存缓冲液条件。
但是,目前的做法是将不同的酶液分别储存在不同的试剂管中,在检测时现配现用,这给检测应用带来许多问题,例如:繁琐的操作,以及配液过程中还存在有被气溶胶污染的风险,需要专业的人员及场地要求等;由此限制了相关技术在基层的应用和普及。如果能够免去配液的繁琐操作,无疑会给PCR及其衍生检测技术应用带来明显的好处。
然而,由于生物学的特性,生物活性物料各组分特别是生物酶,预混在同一缓冲液之后,生物活性会马上下降,导致保质期、稳定性等性能的显著下降,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很大;现有的一些解决方案有通过真空冷冻干燥的方式来达到试剂预混的目的;但由于其工艺条件严苛、成品合格率低且工艺时长较长等因素,导致检测成本大幅度增加,并且在多酶反应中,不同的酶依然需要分别冻干,大大增加了工艺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预装试剂的S型微管道式核酸扩增密闭反应管,可在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同时大大简化混合操作和显著降低应用成本,尤其适合多酶反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预装试剂的S型微管道式核酸扩增密闭反应管,包括反应管体、储液管体、底盖和密封盖体;所述底盖和储液管体均装入反应管体中,所述密封盖体封堵在反应管体的口部;其中,所述反应管体中设置有用于盛装反应液体的反应池,密封盖体的外壁与该反应管体的内壁相紧密配合;所述储液管体的上部设置有连通其上端面的储液池,用于检测之前注入待测核酸液体,所述储液池的底部经由一轴向设置的第一中心通孔与反应池相连通,装配之后密封盖体的下端面与该储液管体的上端面相紧密接触;所述储液管体的内部至少设置有两个连通其下端面的储液腔,用于至少盛装两种不同种类的聚合酶液体;所述底盖的上端面横向设置有至少两条S型微管道,所有S型微管道的内侧端均与一轴向设置的第二中心通孔相连通;所述底盖密封在储液管体的底面,每条S型微管道的外侧端与相对应的储液腔底端相连通,用于在非外力作用下利用该S型微管道中的空气阻止相应储液腔中的聚合酶液体与反应池中的液体相混合。
所述的可预装试剂的S型微管道式核酸扩增密闭反应管,其中:所述储液管体呈圆柱状,所述储液池呈倒锥形空间且顶面开口,并位于所述储液管体的上部;该倒圆锥形储液池的小端通过所述第一中心通孔与储液管体的底面相连通;所述储液腔呈圆柱形空间且底面开口,并位于所述储液管体的中下部,且所有储液腔均布在所述第一中心通孔的周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双螺旋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双螺旋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33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