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深度学习的心率预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53893.0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63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高军峰;党鑫;荣凡稳;陈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H50/70 | 分类号: | G16H50/7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陈剑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姿态信号 心电信号 预测 心率 脉搏信号 运动状态 数据处理领域 记忆网络 训练模型 学习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心率预测方法及装置,属于数据处理领域。该方法首先获取待测的脉搏信号及运动姿态信号,然后将所述待测的脉搏信号及运动姿态信号输入预先训练好的最终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long‑short term memory)模型中,根据所述运动姿态信号对应的运动状态,选择所述最终LSTM模型中所述运动状态对应的LSTM模型进行心电信号预测,进一步获取心电信号,本方案通过运动姿态信号,将训练模型分为多个不同状态对应的LSTM模型,并分别对这些LSTM模型进行心电信号的训练及预测,从而可以有效的预测出准确的心率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心率预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自身的健康问题,心率是人类心脏周期性变化信息的重要指标,其变化及差异也成为一项反映被测人心脏疾病基本指标。而心率主要可作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心脏病的预后检测;心脏病患者的心率快慢和差异与生存率相关较高。心率如果总是高于正常,或最快和最慢心率之间的差异很小,死亡几率就相当高。2.提示运动量是否适宜;心率可以用来衡量运动量的大小。如有氧运动达到有效而安全时,人的心率是170减去年龄数,或掌握在108~144之间。3.心率预示生命的长短;研究发现,所有动物的生命周期都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心率越快,寿命越短。人类也是如此,保证规律的心跳将有助与人类提高身体抵抗力,延长寿命。4.预示心脏病发病的危险;就人类而言,虽然在安静时60~90次/分钟的心率都属正常范围,但最佳心率却是70次/分钟左右。一项对34000人的调查表明,心率比正常人快12次/分钟的人死于心血管病的危险性要比正常人高27%。这提示人们不能无视心率的快慢。5.反映过劳的指征;当人类过度而产生疲劳后,次日早晨心率比前一天快5次/分钟以上,便可以认为是疲劳过度,这时应调整运动量或劳动量。6.情绪预测;当人类发生情绪波动时,其心跳将依照一定模式发生变化,比如士兵执行任务遇到危险时心跳加快等,根据这些模式,可以实现情绪控制、安全预警、甚至军事方面的应用。
现有技术中对心率的检测主要依靠复杂的算法以及硬件,但是其对于心率的检测不足以达到很精确的地步,以至于人们不能很好的预防疾病,时刻观察自身的健康状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心率预测方法及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心率预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测的脉搏信号与运动姿态信号;
将待测的所述脉搏信号与所述运动姿态信号输入预先训练好的最终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中,根据所述运动姿态信号对应的运动状态,选择所述最终LSTM模型中所述运动状态对应的LSTM进行预测,获取输出的预测心电信号值,其中,所述最终LSTM模型包括训练后获得的各个运动状态下对应的LSTM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待测的脉搏信号与运动姿态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LSTM模型依据输入的运动姿态信号对应的不同运动状态分别进行训练,获得训练后的最终LSTM模型。
进一步地,对所述LSTM模型依据输入的运动姿态信号对应的不同运动状态分别进行训练,获得训练后的最终LSTM模型,包括:
获取多组信号,每组信号包括多种运动状态下的心电信号、脉搏信号及运动姿态信号;
将所述多组信号依据运动状态的不同分别输入至预先建立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进行训练,获取训练后不同运动状态的LSTM模型各自的神经网络参数,得出最终LSTM模型。
进一步地,获取多组信号,每组信号包括多种运动状态下的心电信号、脉搏信号与运动姿态信号,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民族大学,未经中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38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