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道路隧道内预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55511.8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8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任兆丹;陈智慧;张双茁;陈雪锋;何伟奇;屈建荣;马佳;段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0;E21F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4321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台式底座 预制结构 中支撑 底部支撑结构 中央支撑结构 路面结构 预制 道路隧道 隧道衬砌 施工 预留 隧道工程 路面铺装层 单元两端 二次衬砌 工程造价 结构施工 排水通道 使用方式 隧道施工 隧道纵向 维修改造 检修道 铺装 吊装 隧道 节约 | ||
1.一种道路隧道内预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支撑结构(1)、跨中支撑结构(2)和预制路面结构单元(3);于隧道衬砌(9)内底部设有底部支撑结构,于隧道内两侧的检修道边缘分别设置承台式底座;于所述底部支撑结构上设置中央支撑结构(1),所述中央支撑结构(1)位于两个承台式底座之间,于所述底部支撑结构上的所述中央支撑结构(1)与两个承台式底座之间均设置有跨中支撑结构(2);各所述跨中支撑结构(2)上均设有预制路面结构单元(3),所述预制路面结构单元(3)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中央支撑结构(1)和所述承台式底座上;位于隧道中线同一侧的所述承台式底座与所述跨中支撑结构(2)之间形成预留隧道纵向排水通道(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隧道内预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结构为仰拱(10)或铺底(1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隧道内预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支撑结构(1)与所述跨中支撑结构(2)之间形成预留维修改造空间(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隧道内预制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隧道衬砌(9)内底部一侧的承台式底座上设有强电设备沟(6),另一侧的承台式底座上设有弱电设备沟(7)和消防管道(1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隧道内预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路面结构单元(3)上面设有路面铺装层(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隧道内预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隧道纵向排水通道(4)通过导水管(11)与所述隧道衬砌(9)外侧的排水管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隧道内预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支撑结构(1)的上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凸出的用于支撑所述预制路面结构单元(3)的承台部。
8.一种道路隧道内预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隧道围岩的地质条件确定底部支撑结构为仰拱(10)或铺底(13);在隧道衬砌(9)施工过程中,进行底部支撑结构的施做;
2)根据断面要求,在隧道内两侧的检修道边缘现浇施工承台式底座;
3)根据现场情况和隧道断面尺寸在底部支撑结构上预制或现浇中央支撑结构(1)和跨中支撑结构(2),其中现浇中央支撑结构(1)位于两个承台式底座之间,中央支撑结构(1)与两个承台式底座之间均设有跨中支撑结构(2),同时承台式底座与跨中支撑结构(2)之间形成预留隧道纵向排水通道(4);
4)根据隧道设计要求决定中央支撑结构(1)与跨中支撑结构(2)之间形成的预留维修改造空间(5)的使用方式;
5)吊装预制路面结构单元(3)安放在跨中支撑结构(2)上,且预制路面结构单元(3)的两端分别位于中央支撑结构(1)和承台式底座上;
6)二次隧道衬砌施做完毕后,在承台式底座上立模浇筑强电设备沟(6)、弱电设备沟(7)和消防管道(12);
7)隧道贯通,安装附属设施完毕后,在预制路面结构单元(3)上铺装路面铺装层(8)。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道路隧道内预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对于设置仰拱(10)的道路隧道,如需要进一步增加仰拱(10)的回填面积,则在预留维修改造空间(5)中浇筑混凝土。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道路隧道内预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预制路面结构单元(3)与所述中央支撑结构(1)的底部和所述承台式底座的底部之间均预留有伸缩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551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