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增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55647.9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94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叶阳升;尤瑞林;范佳;刘伟斌;杜香刚;谭振宇;马战国;许良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铁科首钢轨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3/28 | 分类号: | E01B3/28;E01B3/32;E01B3/34 |
代理公司: | 11560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洪余节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枕 承轨 轨枕本体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纤维增强材料 混凝土轨枕 纤维增强 掺入 一体浇筑成型 钢轨支承面 抗裂性能 耐磨性能 生产过程 使用寿命 受力区域 纤维材料 钢轨卡 加强筋 区表面 钢轨 接座 受力 混凝土 配置 铁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增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所述轨枕为一体浇筑成型,所述轨枕包括:轨枕本体和承轨区,所述承轨区表面为钢轨卡接座,所述承轨区为两块,分别位于轨枕两侧钢轨的下方,并位于所述轨枕本体上方;只在所述承轨区掺入纤维增强材料,并在所述轨枕本体中配置加强筋,所述纤维增强材料主要布置在钢轨支承面下方的主要受力区域内。通过设计在混凝土轨枕生产过程中在特定区域内掺入纤维材料,提高混凝土的耐磨性能和抗裂性能,并很好的适应轨枕受力情况,从而提高混凝土轨枕的使用寿命,并提高铁路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轨枕,尤其是添加纤维增强材料的钢筋混凝土轨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重载铁路运输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重载铁路运输因其运能大、效率高、运输成本低而受到世界各国铁路的广泛重视,已被国际上公认为铁路货运发展的方向,不仅在一些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煤炭和矿石等大宗货物运量占有较大比重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南非等发展重载铁路,大量开行重载列车,而且在欧洲以客运为主的客货混运干线上也开始开行重载列车。重载铁路发展过程中,增加轴重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方向,世界上部分国家在重载铁路中已开始运营30吨轴重及以上的重载列车,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由于重载列车速度的提高、轴重及运量的增加,相应地增大了对线路的作用,使得在大轴重、高密度的运营条件下,轨道结构伤损增加,线路设备病害发生和发展速度加快。
轨枕是轨道结构的关键部件,承受着来自钢轨的各向荷载并传递于道床,同时有效保持轨道的轨距、轨向等几何形态。轨枕按其材质分为木枕、混凝土枕、钢枕和复合材料轨枕等。随着高速、重载铁路发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枕已在世界铁路运输行业中的主要结构形式。混凝土枕的特点是自重大、刚度大、保持轨道几何能力强,有利于提高轨道的平顺性和稳定性。但随着重载运输的发展,现场调研显示混凝土轨枕在大轴重、大运量重载铁路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伤损现象,主要形式包括承轨面磨损、挡肩破损、轨枕轨下及中间截面横向裂纹等。因此,结合重载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的工程背景,迫切需要研发一种性能优良的轨枕结构,控制轨枕伤损和劣化现象的发生、发展,延长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使用寿命。
专利CN103790078A,公开了一种变厚框架式无砟轨道板,其底板(6)为长方体,在底板一个面上,沿长方体长度方向轴线(5)对称设有凸台(4),沿凸台上表面的长度方向均布有承轨台(8),底板上设有通孔(9),通孔处于凸台之间,在底板、凸台中布设有玻璃纤维增强筋,底板、凸台、承轨台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一体浇注成型,底板形成通过横向加筋混凝土结构(10)连接的框架结构,超高性能混凝土由水泥、石英砂、石英粉、硅灰、减水剂、钢纤维配制而成。该轨道板,为一体成型,纤维增强材料均匀布置在整个轨道板中,虽然强度增强,但弹塑性增大,应变变大,尤其在重载条件下,轨距的形变也会增大,同时纤维材料需要整体添加,其成本也会提高。
专利CN05153674A,公开了一种轨距挡板(3),由玄武岩纤维合成材料制成,玄武岩纤维合成材料的组分和组分的重量份配比包括:玄武岩纤维20~60份;聚氨酯20~40份;环氧树脂15~40份;稀释剂5~20份。橡胶垫板(8)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挡板座(4),挡板座(4)由玄武岩纤维合成材料制成。实际上,仅仅为局部部件采用纤维材料制成,与轨枕本体是分体的,由于该部件与混凝土轨枕材质不一致,导致其接触面上容易磨损松动,造成隐患。
而专利CN105040531所述公开的,弹性轨枕包括轨枕本体(2)和设置于轨枕本体下方的弹性垫(1),弹性垫通过粘结剂与轨枕本体的下表面粘结,并通过锚钉(3)与轨枕本体固定在一起。设置位置导致整体弹性变化过大,而且也会导致接触面受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铁科首钢轨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铁科首钢轨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56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轨道橡胶减震结构及橡胶
- 下一篇:一种用于移动式隧道空气净化系统的导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