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施药导引的无人机机载系统及施药导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55757.5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5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瑞;陈立平;唐青;张明佳;宋佳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S15/02 | 分类号: | G01S15/02;A01M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施药 地面信标 机载系统 测距传感器 视觉传感器 导引系统 主控系统 导引 激光 无人机施药作业 全球导航卫星 坐标位置控制 定位系统 频率方式 实时更新 手动遥控 旋转定位 坐标位置 续航 飞行 测量 检测 更新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施药导引的无人机机载系统及施药导引系统,所述无人机机载系统包括:主控系统、激光定点测距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所述视觉传感器用于在检测到地面信标时,启动所述激光定点测距传感器基于旋转定位频率方式,测量无人机与地面信标间距离;所述主控系统用于根据所述无人机与地面信标间距离,确定并实时更新无人机的坐标位置,并基于所述坐标位置控制无人机按照设定路径进行施药作业。本发明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无人机手动遥控飞行和依靠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飞行的缺陷,适应农业中无人机施药作业需求,且使得作业精准,续航时间长,无需时刻更新路线,更加节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植保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施药导引的无人机机载系统及施药导引系统。
背景技术
植保无人机利用无人机平台搭载施药装置对作物进行定量定点精准施药,具有复杂地形适应性强、作业效率高等优势。无人机可集成智能飞控系统、复合光电吊舱及精准变量喷施设备等多种新型任务载荷,从而为农业植保提供全方位支持。当前,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并行计算技术以及智能硬件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无人机植保技术向着智能化、系统化及精准化方向发展。
植保无人机主要是按照规划路径对特定农田区域进行农药喷施,以达到防治作物病虫害的目的。喷施过程中,植保无人机的飞行路径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如飞行路径有偏差,即造成农药喷施区域的遗漏或者重叠,农药漏喷将影响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农药重喷则会造成农药浪费。为解决此问题,当前采用的解决方案包括无人机施药手动模式控制方式和基于自主巡航作业方式。
对于无人机施药手动模式控制,主要是通过人为观察、对无人机喷施区域进行遥控,模拟背负式喷雾器进行田间施药过程。这种方式下,植保无人机没有自主巡航飞行能力,飞行路径依靠人的视觉观察。其中,植保无人机的智能化程度低,作业效率非常有限;特别是当喷施农田较大时,仅依靠人为视觉判断,很难保证无人机施药路径不出现偏差。
对于基于遥感地图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GNSS)的施药区域规划和自主巡航作业方式,在开始作业前,首先在地图上定位作业农田区域,将作业边界画出,根据无人机施药有效幅宽自动生成无人机作业航线,然后将无人机作业航线经纬度坐标传送到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由无人机根据规划航线飞行。
但是,自主巡航作业方式需要依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如果无人机在作业过程中无法接收到卫星定位信号,则飞机无法实现自身定位,也即不能进行田间施药作业。而农田中,树木、林地较多,这些极容易对卫星定位信号遮挡或干扰,导致卫星定位信号失效,从而影响无人机施药作业。
其中,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主要包括单点定位系统和差分定位系统,差分定位系统需要建立差分基站,不但系统成本较高,而且系统使用较复杂、无人机飞行区域受限于差分基站的覆盖范围,因此当前无人机定位系统多为单点定位系统。当前主流系统(GPS、北斗等)的民用系统部分,其单点定位精度偏差3米左右,即使配合多种传感器辅助,定位精度偏差也在1-2米。植保无人机的有效作业幅宽一般3-5米。相比较而言,对于植保无人机田间施药作业而言,单点卫星定位系统的偏差相对太大,已经无法满足施药应用。
并且,自主巡航作业方式下,路径规划需首先在无人机地面站计算机上规划完成,并生成航线经纬度坐标序列,然后下载到无人机,无人机按照规划航线飞行。航线一旦规划完成,想要改变航线,只能先停止无人机作业,并重新规划生成航线、下载航线到无人机,航线改变灵活性较低。而田间施药作业过程常出现应急情况(如出现作业农机和人等),需要无人机改变原来既定航线。
另外,随着设施农业(温室农业)面积的逐年增加,经常需要无人机在较大的温室大棚内进行施药作业,而温室内受温室顶部覆盖物、金属支架等的影响,常常不能接受卫星定位信号,进而使得无人机无法实现在温室内的作业。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57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