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防水剂、防水剂制备方法以及防水混凝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55947.7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67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赖振宇;胡洋;卢忠远;吕淑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2/08 | 分类号: | C04B22/08;C04B22/12;C04B28/00;C04B103/65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3 | 代理人: | 谭昌驰;邢伟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防水剂 制备 方法 以及 防水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混凝土具有自修复作用防水剂和制备方法,以及一种防水混凝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Mg2+浓度为0.5~1.5mol/L的镁盐溶液,与膨润土按照质量比15:1~25:1进行混合,得到膨润土浆体,其中,所述膨润土为钠基膨润土和/或钙基膨润土;将所述膨润土浆体搅拌均匀,然后进行陈化、过滤,得到沉淀;对所述沉淀进行干燥、粉碎,得到所述防水剂。所述防水剂包括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出的防水剂。所述混凝土包括水泥、砂石和上述防水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所述制备方法简便,生产成本低、原料来源广泛;所述防水剂与混凝土相容性好,可起到永久性防水目的;所述防水混凝土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和很强的自修复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对混凝土具有自修复作用的防水剂和防水剂制备方法,以及一种防水混凝土。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目前人类使用最大宗的人造材料,在混凝土的养护或者服役过程中,由于界面过渡区以及干缩、化学收缩、温度收缩、徐变等现象的存在或者外界载荷的作用,其内部会形成大小不一的毛细孔以及微裂纹。这些毛细孔和微裂纹的存在会直接导致混凝土结构抗渗透性能的降低,造成混凝土防水性能的下降。随着水在混凝土内部的渗透,还会造成混凝土性能加速劣化,混凝土耐久性也大幅下降。因此,要避免混凝土结构渗透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不便以及降低混凝土建筑的维修成本,对其进行防水处理显得十分地重要。
目前,混凝土建筑结构防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对混凝土进行表面处理,主要是在其表面涂覆或者铺设一层有机聚合物层以隔绝水对混凝土结构的侵蚀。该方法在短时间内能够起到较为优异的作用,但是,该类材料与混凝土基体的相容性较差,而且易老化,这都导致了其对混凝土的防水作用具有一定的期限。除此之外,该种防水方式只限于混凝土表面的防水,不能起到修复基体内部微裂缝的作用。另一种防水方法是在混凝土中掺入防水剂,目前使用的防水剂种类繁多,其中无机类防水剂主要有氯盐、硫酸盐、水玻璃等;有机类防水剂的主要成分有脂肪酸金属盐、合成树脂以及各种乳液等。以上的防水剂掺入到混凝土中会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氯离子会加速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硫酸根会侵蚀混凝土基体。因此,目前使用的防水手段以及防水剂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为了适应对建筑行业提出的绿色发展的目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混凝土防水材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对混凝土具有自修复作用的防水剂、防水剂的制备方法,以及防水混凝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对混凝土具有自修复作用防水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将Mg2+浓度为0.5~1.5mol/L的镁盐溶液,与膨润土按照质量比15:1~25:1进行混合,得到膨润土浆体,其中,所述膨润土为钠基膨润土和/或钙基膨润土;将所述膨润土浆体搅拌均匀,然后进行陈化、过滤,得到沉淀;对所述沉淀进行干燥、粉碎,得到所述防水剂。
根据本发明的对混凝土具有自修复作用防水剂制备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镁盐溶液可含有Mg(NO3)2、MgCl2或MgSO4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对混凝土具有自修复作用防水剂制备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搅拌的过程中:搅拌温度可为50~80℃,搅拌速率可为800~1200转/分,搅拌时间可为5~8h。
根据本发明的对混凝土具有自修复作用防水剂制备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膨润土可为天然天膨润土。
根据本发明的对混凝土具有自修复作用防水剂制备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陈化的时间可为8~12h。
根据本发明的对混凝土具有自修复作用防水剂制备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干燥的温度可为80~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59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