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55972.5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81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张贵民;范建伟;邓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4 | 分类号: | A61K36/8984;A61P1/14;A61K35/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05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小儿 厌食症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由党参、白术、麦冬、玉竹、石斛、山楂、白芍、陈皮、山药、鸡内金、独脚金、甘草12味原料药材经前处理、煎煮、醇沉、浓缩、干燥等工艺制成,具有益气健脾、滋阴养胃、消食化滞之功效,用于小儿脾气虚弱、胃阴不足引起的不思饮食或拒食,面色少华,精神不振,形体消瘦或虚胖,易汗出,大便溏泄或秘结,或饮食停滞,脘腹胀满等症。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能增加厌食症模型大鼠进食量,促进胃窦部胃泌素的分泌,对小儿厌食症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的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各季节均可发病,以夏季最为常见,且小儿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6岁为多见。近年来,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加之对儿童过分地娇生惯养,小儿厌食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城市儿童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有人称其为“时代病”。本病患儿如不及时地给予防治,使病情迁延而不愈者,则会孱瘦羸弱,抗病力差,易患他病,甚则可酿成疳症,进而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现代医学认为,任何能使胃肠功能紊乱的因素均可导致厌食,且小儿厌食症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疾病、饮食和心理障碍3个方面。因此,西医根据病因以对症治疗为主,如积极治疗原发病、停用引起胃肠反应的药物、补充微量元素、使用助消化剂或胃动力药,以及合理喂养和添加辅食,或采用安抚、鼓励、诱导、暗示的方式消除因精神因素引起的神经性厌食等,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效果时常不甚突出、稳定,病情易反复,达不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中医认为,小儿厌食症属“纳呆”、“纳少”、“恶食”、“不思食”、“不欲食”、“不嗜食”的范畴。脾为后天之本,胃为水谷之海,一脏一腑,相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司水谷消化吸收,同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调和,则能知饥纳食,食而能化;若脾胃失和,纳化失职,则形成厌食。特别地,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脾胃娇嫩,消化力薄,有“饮食不能自调,饥饱不知自节”的特点;如若饮食不节,喂养不当,过食肥甘厚味,或挑食、偏食,或贪食生冷,或饥饱失调,及多病久病、情志刺激、环境突变等,更易损伤脾胃,致脾胃失和。“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饮食,脾胃不和则不思而且不化”(《杂病广要》),从而出现小儿厌食症。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常表现为“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育婴家秘》),且“太阴湿土(指脾),得阳始运;阳明燥土(指胃),得阴自安”(《临证指南医案》)。因此,脾气虚弱,胃阴不足乃为本病病机之所在,专以消导、运脾、清热或温中等方药势必难以达到根治之目的,故于组方立意及治疗上当以益气健脾、滋阴养胃为主,佐以消导或平肝之品,做到消中有补,补中含攻,温而不燥,清而不寒,以平为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党参、白术、麦冬、玉竹、石斛、山楂、白芍、陈皮、山药、鸡内金、独脚金和甘草制备而成,具有益气健脾、滋阴养胃、消食化滞之功效,用于小儿脾气虚弱、胃阴不足引起的小儿厌食症,症见不思饮食或拒食,面色少华,精神不振,形体消瘦或虚胖,易汗出,大便溏泄或秘结,或饮食停滞,脘腹胀满等。
本发明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中药组合物,由下列中药组分制成:
所述中药组合物原料的优选重量配比为:
所述中药组合物原料的最优重量配比为:
优选地,白术为炒白术,山楂为炒山楂,白芍为炒白芍,鸡内金为炒鸡内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59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