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电渗-高压联合加固软黏土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56826.4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7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孙召花;陈一飞;徐邦;李聪;徐先宇;冯康;王乙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烟台新天地试验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22601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黏土 电渗 室内模型试验装置 模型箱 真空排水系统 电渗系统 高压充气 联合 快速排水固结 室内模型试验 高压充气泵 汽水分离瓶 竖向排水体 圆柱形桶体 单独作用 多重保护 高压保护 高压环境 排水管路 系统组成 油汽分离 直流电源 充气管 充气帽 砂垫层 压力差 真空泵 电极 土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电渗‑高压联合加固软黏土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和方法,其中真空‑电渗‑高压联合加固软黏土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包括模型箱、真空排水系统、电渗系统和高压充气系统,所述模型箱由圆柱形桶体、模型箱盖、多重高压保护系统组成;所述真空排水系统包括插入土体的竖向排水体、砂垫层、排水管路、汽水分离瓶、油汽分离瓶及真空泵;所述电渗系统包括电极、导线和直流电源;所述高压充气系统包括高压充气泵、充气管及充气帽。通过本发明的装置可以对软黏土试样开展真空‑电渗‑高压联合加固或单独作用的室内模型试验,能够提高膜内外压力差,同时对高压环境采取多重保护措施,使软黏土均匀快速排水固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真空-电渗-高压联合加固软黏土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和方法,用于加快软黏土地基的排水固结。
背景技术
土地作为一种宝贵的有限资源,为城乡环境的调节、净化、循环和缓冲等提供生态服务功能,人类必须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每一寸土地。在开发利用土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软黏土地基地质条件,软黏土多分布于沿海、河流中下游或湖泊附近地区,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渗透性小等特点。近年来,吹填工程和疏浚工程日渐增多,相比天然沉积的软黏土,含水量更高、强度更低,表现出更强的欠固结特性和可压缩特性。在开发和利用软黏土地基的过程中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排水固结法是软黏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法、电渗法等。真空预压法是通过膜内外形成的气压差,使土体产生固结压力,现有的研究所产生的膜内外压力差无法超过标准大气压约为100kPa,这使得真空预压法排水固结速率受限于软黏土的渗透系数,加固时间较长,对地基承载力提高有限,往往仅能形成一层硬壳层。堆载预压法存在堆载材料不足以及易导致软黏土地基失稳等问题,电渗法则存在汇聚在阴极处的水不易收集等问题,现有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方法难以获得理想的加固效果。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真空-电渗-高压联合加固软黏土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和方法,通过提高膜内外压力差,加速软黏土的排水固结,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真空-电渗-高压联合加固软黏土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包括:
桶体,具有一用于盛装软黏土的收容腔和一开放端口,桶体侧壁开有电源线出口和排水通孔;
箱盖,与桶体适配,用于密封所述开放端口,箱盖上设置有安全阀、排气阀和充气帽,箱盖与桶体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圈;
充气单元,包括充气泵,所述充气泵通过充气管延伸至箱盖内侧,并与空气帽连通;
电渗单元,包括位于桶体两侧的电极,与所述电极连接并穿过电源线出口延伸至桶体外侧的导线,以及与导线连接的电源;
排水单元,包括位于桶体内侧的排水管,排水管的一端在桶体内沿水平方向延伸,另一端延伸至排水通孔,通过连接管与所述排水管连接的汽水分离瓶,与所述汽水分离瓶连通的油汽分离瓶,以及与所述油汽分离瓶连通的真空泵;
所述软黏土层上方设置有砂垫层,所述排水管位于所述砂垫层中,所述砂垫层的上方铺设一层真空密封膜,所述真空密封膜的端部压紧于箱盖与桶体之间。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箱盖与桶体之间螺接固定。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箱盖的侧部设置有安全窗。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限压阀位于盖体内侧的部分安装有防堵罩,所述防堵罩设置有若干通孔,外周或内周设置有覆盖所述通孔的滤布。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充气帽上设置有若干充气孔。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线出口与排水管出口上设置有密封用的橡胶塞。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若干透水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烟台新天地试验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大学;烟台新天地试验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68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