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介电泳的细胞筛选装置及其筛选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57181.6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7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生;姜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42 | 分类号: | C12M1/42;C12N5/09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赵淑梅;李馨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目标细胞 样品细胞 正介电泳力 介电泳力 细胞筛选 小长方体 电极层 介电泳 筛选 电场 大长方体 电极组成 分离通道 分选技术 高效分离 细胞过滤 芯片通道 正弦曲线 对电极 非均匀 盖片层 基底层 微细胞 两排 流道 流出 细胞 流动 | ||
1.一种基于介电泳的细胞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ITO玻璃基底层(1)、3D电极层(4)、PDMS盖片层(13);
所述ITO玻璃基底层(1)设有两排ITO电极,包括ITO电极Ⅰ(2)与ITO电极Ⅱ(3),作为电源线与3D电极层(4)之间的导线;
所述3D电极层(4)积淀在ITO玻璃基底层(1),与ITO玻璃基底层(1)的ITO电极相连;所述PDMS盖片层(13)与积淀3D电极层(4)的ITO玻璃基底层(1)键合;
所述3D电极层(4)由两排3D电极组成,其中一排3D电极由第二组3D电极(6)、第四组3电极(8)、第六组3D电极(10)、第八组3D电极(12)组成;另一排3D电极由第一组3D电极(5)、第三组3D电极(7)、第五组3D电极(9)、第七组3D电极(11)组成,所述3D电极层(4)的两排3D电极分别与ITO玻璃基底层(1)的两排ITO电极对应连接;
所述PDMS盖片层(13)一端设有与液体注射泵相连的圆形入口腔(14),中间为分离通道(18),另一端设有圆形出口腔Ⅰ(15)、圆形出口腔Ⅱ(16)和圆形出口腔Ⅲ(17),所述圆形入口腔(14)、圆形出口腔Ⅰ(15)、圆形出口腔Ⅱ(16)和圆形出口腔Ⅲ(17)为敞口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介电泳的细胞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ITO电极Ⅰ(2)与ITO电极Ⅱ(3)厚度均为200n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介电泳的细胞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3D电极层(4)中第一组3D电极(5)、第四组3D电极(8)、第五组3D电极(9)、第八组3D电极(12)均是由大小相同的四个小长方体电极组成;第二组3D电极(6)、第三组3D电极(7)、第六组3D电极(10)、第七组3D电极(11)均是由相同的大长方体电极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介电泳的细胞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3D电极层(4)中两排3D电极之间间距为70um~150um,每组3D电极之间间距为70um~200um,3D电极层(4)厚度30um~60u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介电泳的细胞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3D电极(5)、第四组3D电极(8)、第五组3D电极(9)、第八组3D电极(12)中每个小长方体电极宽70um~120um长1mm~2mm,小长方体电极之间间距70um~120um;第二组3D电极(6)、第三组3D电极(7)、第六组3D电极(10)、第七组3D电极(11)的宽490um~840um长1mm~2mm。
6.一种利用上述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细胞样品溶液放入离心管中通过离心处理,加入缓冲液,摇匀,重复多次,得到细胞悬液,将该细胞悬液以实验缓冲液稀释至所需浓度;
B、通过注射泵中抽入实验缓冲液,通过导管连接分离芯片的圆形入口腔(14),注入分离通道(18)中,排净分离通道(18)中的空气;
C、通过注射泵中抽入处理后的细胞悬液,通过导管连接分离芯片的圆形入口腔(14),注入分离通道(18)中,同时开启信号源,通过调节电压与频率,使目标细胞从圆形出口腔Ⅰ(15)、圆形出口腔Ⅲ(17)流出,非目标细胞从圆形出口腔Ⅱ(18),从而实现细胞的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718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