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量化数据的云MIMO雷达的根克拉美罗下界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57904.2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74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珍;何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42 | 分类号: | G01S7/42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陈一鑫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量化 数据 mimo 雷达 克拉 下界 计算方法 | ||
1.一种基于量化数据的云MIMO雷达的根克拉美罗下界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云MIMO雷达将kTs时刻第n个接收机接收到第m个发射机的信号rnm[k]为:
第m个发射机在kTs时刻的采样值为E是发射总能量,Ts为采样间隔;为目标反射系数;τnm、fnm表示对应于第n个接收机接收到第m个发射机的信号路径的时延和多普勒频率;unm[k]是第n个接收机接收到第m个发射机的信号路径的噪声,且()*表示复数的共轭,δ(k-k′)表示狄拉克函数,就是k=k'的时候这个函数取值为1,其他情况为0,k和k'代表的是采样数字;M表示发射机的总个数;sm表示第m个发射机的发射信号;表示噪声unm[k]的方差;
对rnm[k]的实部和虚部进行量化,得到量化后的结果
步骤2:将N个接收机接收到的M个发射信号所有采样值量化后的结果按顺序排列成一列
其中,K表示采样时刻的的总个数;x[k]为N个接收机接收到M个发射机在kTs时刻的采样值量化后的数据为:
步骤3:将量化后的数据传送到融合中心,则融合中心收到的数据为
y=x
步骤4:计算xnm[k]的条件概率分布函数为:
dreal=0,1,…,D-1,dimag=0,1,…,D-1
其中,θ为待估计的目标参数,包括:目标x,y方向上的位置和速度x、y、vx、vy,表示量化值量为dreal、dimag的量化门限,根据实际情况决定,dreal、dimag分别表示实部和虚部量化后的结果,取值为0,1,…,D-1,其中D为量化值数目,Q(·)表示标准高斯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定义为:
且rnm[k]的实部和虚部均为高斯分布其中
步骤5:根据以下公式计算y的似然函数
步骤6:根据下式
求得直接分析量化时待估参数θ的估计值
步骤7:重复步骤1到6,根据估计到的求出其均方根误差为:
其中num为重复次数;
步骤8:设
获得矩阵
其中,M表示发射机的个数,N表示接收机的个数,和为时延τnm对目标位置x、y的导数,τnm表示第m个发射机到第n个接收机的时延,其中n=1,...,N,m=1,...,M,和为多普勒频率fnm对x、y的导数,fnm表示第m个发射机与第n个接收机之间的多普勒频率,其中n=1,...,N,m=1,...M,和为多普勒频率对目标速度的导数;
步骤9:假设xnm[k]量化后的实部和虚部取值分别为a和b,得到矩阵的第ij个元素为:
其中,当i=nm或者i=NM+nm时,否则且
为矩阵中的对应元素,γa、γb,分别表示xnm[k]实部虚部对应的量化门限;
求导项可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步骤10:根据公式:
其中,表示转置,计算出J(θ),J(θ)为对应于x、y、vx、vy的费歇尔信息矩阵,最终可得:
CRBd=J(θ)-1
对应于CRB的对角元素分别为目标位置x、y和目标速度vx、vy的克拉美罗下界;
步骤11:根据
分别计算出直接分析量化时对应于x、y和vx、vy的根克拉美罗下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790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贝塞尔曲线拟合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多线激光雷达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