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柴油机排放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62150.X | 申请日: | 201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7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沈捷;黄第云;黄永仲;王辉;林铁坚;李伟;张万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21 | 分类号: | F01N3/021;F01N3/20;F01N3/28;F01N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李泽中;周勇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排放 处理系统 氧化型催化转化器 颗粒捕集器 涡轮增压器 出口连接 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 后处理控制单元 冷却液电磁阀 瞬态响应性能 催化消声器 零件成本 喷射系统 压缩空气 喷嘴 非道路 进气端 排气管 添蓝罐 传感器 涡轮 船机 油耗 有压 排放 进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柴油机排放处理系统。该柴油机排放处理系统包括:涡轮增压器;氧化型催化转化器,其进口与所述涡轮增压器的涡轮的出口连接;颗粒捕集器,其进气端与所述氧化型催化转化器的出口连接;所述颗粒捕集器的两端连接有压差传感器;以及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包括:排气管、催化消声器、NOx传感器、添蓝罐、压缩空气辅助喷射系统、添蓝喷嘴、后处理控制单元ACU和冷却液电磁阀。该柴油机排放处理系统的零件成本低、油耗少、瞬态响应性能好、耐久性高,能够满足车机国6、非道路及船机T4的排放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柴油机排放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国家环保部已颁布《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提出,自2020年1月1日起,凡不满足本标准要求的新车不得生产、销售、注册登记,不满足本标准要求的新发动机不得生产、销售和投入使用。为满足全球最严的国六排放法规,中国汽车工业和内燃机工业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原有的轻型柴油机平台难以再通过升级满足国六排放法规,重新进行节能环保型国六柴油机的设计、开发已势在必行,而非道路T4也必须快速开发。
因此,柴油机技术发展面临排放和节能双重压力,不断严格的法规是柴油机进步的重要驱动力,满足目前国家及欧洲的排放法规,目前还没有满足车机国6、非道路及船机T4的排放水平的技术路线。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柴油机排放处理系统,从而克服现有柴油机排放处理系统无法满足车机国6、非道路及船机T4的排放水平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柴油机排放处理系统,包括:涡轮增压器,包括:涡轮和与该涡轮同轴的叶轮;所述涡轮增压器的叶轮的出口与进气管之间设置有中冷器和节气门;氧化型催化转化器,其进口与所述涡轮增压器的涡轮的出口连接;颗粒捕集器,其进气端与所述氧化型催化转化器的出口连接;所述颗粒捕集器的两端连接有压差传感器;以及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包括:排气管、催化消声器、NOx传感器、添蓝罐、压缩空气辅助喷射系统、添蓝喷嘴、后处理控制单元ACU和冷却液电磁阀;所述排气管与柴油机的颗粒捕集器连接,所述催化消声器与所述排气管相连接,所述催化消声器包括SCR催化器和发动机排气消声器,所述催化消声器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NOx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催化消声器的出口端;所述添蓝罐安装有添蓝泵、传感器和加热器;所述压缩空气辅助喷射系统与所述添蓝罐连接;所述添蓝喷嘴设置在所述排气管上,并与所述计量喷射泵连接;所述后处理控制单元ACU与所述计量喷射泵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计量泵和所述压缩空气电磁阀按照预定程序工作。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催化消声器的整体材料为不锈钢,内装有SCR催化器芯子和消声管路。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催化消声器选用桶式催化消声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入口端和出口端的圆柱面上。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压缩空气辅助喷射系统包括计量喷射泵,所述计量喷射泵集成有计量泵和压缩空气电磁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柴油机排放处理系统的零件成本低、油耗少、瞬态响应性能好、耐久性高,能够满足车机国6、非道路及船机T4的排放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柴油机排放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柴油机排放处理系统的NOX比排放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21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