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驱动机构的定时打窝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562411.8 申请日: 2018-06-04
公开(公告)号: CN108719224B 公开(公告)日: 2021-01-05
发明(设计)人: 高振伟;高超杰;张朵;李锐君;张学领 申请(专利权)人: 高振伟
主分类号: A01K97/02 分类号: A01K97/02
代理公司: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代理人: 徐金国
地址: 466700 河南省***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驱动 机构 定时 打窝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驱动机构的定时打窝器,包括驱动机构、鱼饵储存盒两部分,其中驱动机构由运动机构和控制系统组成,控制系统和运动机构均固定设置于防水密封盒中,鱼饵储存盒为防水密封盒,防水密封盒有一侧面可打开放置饵料,上下两面开有饵料排气孔且饵料排气孔上设置饵料排气孔盖;驱动机构防水密封盒和饵料防水密封盒之间紧固连接;使用时,控制系统控制运动机构的运动杆向前移动,先将饵料排气孔盖打开,隔预定时间后,将饵料放置盒盖打开,饵料自动释放。本发可以完成钓鱼活动中的定时打窝功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提高钓鱼效率,增加钓鱼乐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户外运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能够实现定时打窝功能的装置,通过控制系统和驱动机构,将鱼饵定时释放,实现定时打窝功能。

背景技术

钓鱼运动起源于古代的劳动过程,并在钓鱼过程中能给人们带来无穷快乐,同时在大自然中磨练意志,修行养性,陶冶情操。评价一个人钓鱼水平高低的主要评判标准就是钓鱼量的多少,而打窝在整个钓鱼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打窝是指为提高垂钓效率而向垂钓点投放脱离渔钩之诱饵的动作,是为了钓获更多的鱼而采用诱饵窝料引鱼进窝的一种手段,钓鱼谚语说的好,“要想钓的多,必须先打窝”,这些谚语都说明了打窝在钓鱼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通常的打窝方式可以通过手掷、竿抛、划船送饵甚至使用遥控船投放,从而在钓点处形成以颜色、气味的聚集,起到诱鱼进窝的作用,在水面比较大的水库或水塘休闲野钓,由于水广鱼稀,打窝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打窝有两个目的:把鱼诱来、留住。打窝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预先打窝,另一种是即时打窝。预先打窝一般是在开始垂钓前的1-3天在选好的固定点位,根据水域大小,投放足够数量的饵料,然后,在这一位置的水面上设置标记,可以使用打窝漂。在垂钓前的这段时间,让水中的鱼有足够的时间发现并集中到钓点,这样就形成了鱼窝。即时打窝指的是:在垂钓的过程中,向鱼钩的周围投放一些脱离渔钩的散饵。这样可以帮助鱼通过散饵的颜色和气味尽快发现并找到鱼钩。

为了在钓鱼之前很好的打窝,人们陆续研制出了不同类型的打窝器,几种常见的打窝器如下:

1)纸打窝器:将一张纸折叠成双层,成正方形,把诱饵放在纸中,四角叠起,用钓钩钩住,轻提至钓点水面上下抖动,纸遇水破裂,诱饵随即落入水中;

2)方布打窝器:用手帕等方布,先打湿,再折叠三个角成簸箕形(三个角要相互压住),再往里卷入2厘米,装入诱饵,用钓钩钩住另一角,轻提至垂钩水面,抖动钓竿,三个折叠的角松散,诱饵即落入水中;

3)夹持式打窝器:取一筒状塑料瓶(如饮料瓶),剪去瓶颈。使用时把诱饵装入,用夹子夹在钓竿尖部,伸到钓点水面,翻转塑料瓶即可;

4)倾扭式打窝器:垂钓者使用最多的一种。盛饵容器可为筒形,也可为锥形,在筒口部两边用铁丝弯个弧形拎把,底部中心钻一小孔,系上一根多股尼龙线,线端拴一卡钩。使用时,先用钓钩钩住撒饵器拎把,卡钩与子线连结件连结,将诱饵倒入容器,徐徐抬竿将容器送到钓点,待其入水接触水底后,轻提竿尖,使钓钩脱离拎把,然后牵动底部小绳,使撒饵器倾覆过来,将诱饵倒在水底。这种撒饵器能将诱饵倒于水底,定点性好,操作很简单,使用方便,故为众多垂钓者所喜用;

5)撒饵勺:形状就像一只大勺子。杆采用高强度合金材质管,质轻、强度高,外涂黑色防锈漆,塑料手把卜有装饰孔,能起到减轻重量的作用。手把按照手形设计一,不仅增加了手握的舒适度,而且有利于抛甩诱饵。勺底配有失手孔,可以将失手绳拴在上面。勺子杆中间还有一个挂扣,可以挂在钓箱身上,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打窝的时候,把勺子里的鱼饵抛到水里就行。此打窝方式在矶钓中使用较多;

6)弹弓:用塑料、树枝、铁丝等材料做成的Y形支架,在V的两头有两个圆圈,用于绑橡皮筋。橡皮筋的另外两头连接一块可以装诱饵勺形塑料物或皮制物。使用时,把饵料放在勺形物或皮制物中,一手持弹弓手把,拉开橡皮筋,另一手拿住勺形物或皮制物,然后松开拿饵料的手把饵料弹入钓点中。此打窝方式在海钓中使用较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振伟,未经高振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24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