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镁合金中氧化物及夹杂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62508.9 | 申请日: | 201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0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孙芯芯;杨海林;王前进;王绍著;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银光钰源轻金属精密成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32 | 分类号: | G01N1/32;G01N1/28;G01N21/9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423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镁合金 试片 氧化物 夹杂 纯净度 氧化物夹杂 观察 砂纸 金相显微镜 检测设备 抛光处理 砂纸研磨 试片表面 数量确定 选定位置 研磨方向 轴心方向 轧制 夹杂物 检测 截取 打磨 合金 挤压 平行 放大 评定 视野 统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合金中氧化物及夹杂的检测方法,具体通过如下步骤实现:步骤一:从镁合金的选定位置截取至少三个试片;试片要平行于打磨方向或挤压、轧制的轴心方向;步骤二:分别将被测的镁合金试片表面用砂纸研磨并抛光处理;每换一次砂纸,研磨方向转90度,试片需达到镜面的状态;步骤三:使用金相显微镜观察试片中的夹杂物,使用100倍的放大倍数,依次观察100个视野,使用数点法来统计试片单位面积上氧化物及夹杂的尺寸和数量,并以试片单位面积上氧化物夹杂的尺寸和数量确定合金的纯净度等级。本发明可以方便快捷的观察镁合金中氧化物夹杂的分布、尺寸、数量,并以此评定镁合金的纯净度;操作简便易学,无需高昂的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镁合金生产过程中氧化物的检测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镁合金中氧化物及夹杂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镁及其合金在熔炼和浇注过程中表现出易于氧化的特性,使得镁液中极易形成夹杂物,引起铸件产生夹杂缺陷,显著降低材料的性能,甚至造成铸件报废,使镁合金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夹杂对合金的断裂韧性和疲劳性能有着较大影响,因此对夹杂物尺寸及形态的控制是工业合金生产中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所以在镁合金生产工艺中检测合金中氧化物等夹杂可以确认合金锭的质量以达到提高合金锭的质量的目的。
目前,产业界检测这些氧化物、夹杂等不纯物的办法多是使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镁合金中氧化物的显微组织,并通过能谱分析对应的成分,可明确检测到这些夹渣物,但是这个检测过程比较复杂且时间长,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而且对设备要求高,维护费用和检测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工业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检测过程复杂和检测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镁合金中氧化物及夹杂的检测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镁合金中氧化物及夹杂的检测方法,具体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从镁合金的选定位置截取至少三个试片,用于鉴定非金属夹杂的试片表面光滑,试片面积为200mm2;试片要平行于打磨方向或挤压、轧制的轴心方向;
步骤二:分别将被测的镁合金试片表面用砂纸研磨并抛光处理;每换一次砂纸,研磨方向转90度;在抛光时,必须避免任何的划伤,保证表面的干净和非金属夹杂形状不能受到影响,试片需达到镜面的状态;
步骤三:使用金相显微镜观察试片中的夹杂物,使用100倍的放大倍数,依次观察100 个视野,使用数点法来统计试片单位面积上氧化物及夹杂的尺寸和数量,并以试片单位面积上氧化物夹杂的尺寸和数量确定合金的纯净度等级。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的取样方式如下:
直径>40mm的棒材,测量试样表面,在直径区域中取样,即外表面到轴心之间取样;
直径25-40mm的棒材(包括40mm),测量试样表面,在半径区域中取样;
直径≤25mm的棒材,测量试样表面,在棒材直径区域中取样;
厚度≤25mm的板材,测量试样表面和宽度,在板材宽度的四分之一处取样;
厚度在25-50mm(包括50mm)的板材,测量试样表面和宽度,在板材厚度的一半并位于板材宽度的四分之一处取样;
厚度>50mm的板材,测量试样表面和宽度,在厚度为板材的表面到板材的中心且宽度为板材的四分之一处取样。
本发明通过上述步骤,可以方便快捷的观察镁合金中氧化物夹杂的分布、尺寸、数量,并以此评定镁合金的纯净度;并且,操作简便易学,无需高昂的检测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银光钰源轻金属精密成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银光钰源轻金属精密成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25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