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云安全快速配网方法及配网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64034.1 | 申请日: | 201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5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康海洋;姚博;刘宗孺;李志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古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2 | 分类号: | H04W12/02;H04W12/06;H04L29/06;H04L9/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胡拥军;糜婧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网 认证数据包 认证设备 云端 网关 设备认证 配网系统 身份验证 数据包 云安全 发送 验签 双向身份认证 数据包校验 动态密钥 发送设备 管理报文 请求转发 网络参数 用户体验 校验 便利性 合法 认证 携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云安全快速配网方法及配网系统,该方法包括:认证设备向网关发送配网请求,网关将配网请求转发至云端;云端根据接收到的配网请求,通过网关发送云认证数据包至认证设备;认证设备对接收到的云认证数据包进行验签,并根据云认证数据包校验通过,确认云端身份验证合法后,通过网关发送设备认证数据包至云端;云端对接收到的设备认证数据包进行验签,并根据设备认证数据包校验通过,确认认证设备身份验证合法后,通过网关将网络参数发送至认证设备;设备认证数据包以及云认证数据包通过WIFI管理报文携带。本发明实现了双向身份认证、动态密钥认证和极速配网,极大的提高了安全性和便利性,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云安全快速配网方法及配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和工业4.0的发展,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阻碍行业应用推广的关键性因素,如何解决海量物联网设备接入互联网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安全企业也提出了各种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物联网的安全问题。但这种基于传统的安全策略的方案只是从互联网简单的移植到物联网,未能解决物联网安全的根本问题。
现有的物联网设备配网方法,大都是基于AP模式或者smartconfig(一键配网)方式,然而,基于AP模式的配网过程则过于繁琐,对于用户而言体验感极差;smartconfig方式无法进行有效的安全管控,存在安全风险,同时也存在很多兼容性问题。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云安全快速配网方法及配网系统,支持双向身份认证、动态密钥认证和极速配网,极大的提高了配网系统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提升了用户体验感,解决了兼容性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云安全快速配网方法。
该云安全快速配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认证设备向网关发送配网请求,所述网关将配网请求转发至云端;
所述云端根据接收到的配网请求,通过所述网关发送云认证数据包至所述认证设备;
所述认证设备对接收到的所述云认证数据包进行验签,并根据所述云认证数据包校验通过,确认所述云端身份验证合法后,通过所述网关发送设备认证数据包至云端;
所述云端对接收到的所述设备认证数据包进行验签,并根据所述设备认证数据包校验通过,确认所述认证设备身份验证合法后,通过所述网关将网络参数发送至所述认证设备;
所述设备认证数据包以及所述云认证数据包通过WIFI管理报文携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认证设备根据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的所述WIFI管理报文携带的云认证数据包进行验签;以及,所述认证设备根据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WIFI管理报文携带的云认证数据包,请求所述网关重新发送所述WIFI管理报文,并根据请求重发的次数达到上限时仍未接收到所述WIFI管理报文携带的云认证数据包,终止配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根据所述网关响应所述认证设备工作的wifi信道的情况,将接收到的所述配网请求转发至云端;否则,通过所述认证设备再次向所述网关发送配网请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所述云端生成的动态密钥对所述网络参数进行加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云端和所述认证设备之间的双向身份认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古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古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40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