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电压应力的电路及无线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64697.3 | 申请日: | 201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61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姜翔文;李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柏壹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537 | 分类号: | H02M7/537;H02M1/12;H02J7/00;H02J5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许铨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压 应力 电路 无线 充电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电力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低电压应力的电路及无线充电装置。该低电压应力的电路包括:第一子逆变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电源单元、第一电感、第一晶体管,和与第一晶体管并联的第一谐波消除单元,第一晶体管的输出端、第一电源单元的负极接地;第二子逆变电路与第一子逆变电路并联,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二电源单元、第二晶体管、第二电感,和与第二晶体管并联的第二谐波消除单元,第二电源单元的负极接地;输出电路与第一谐波消除单元、第二谐波消除单元串联,用于输出交流电。通过以上方式,本实施例能够有效降低功率器件的电压应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电压应力的电路及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飞速发展,其中,磁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由于传输功率大、效率稿、安全性好等优势,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关注。
拓扑结构是无线电能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Class E类功率放大器的拓扑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的特点,通常用于作为无线充电发射器的功率级。
如图1所示,为传统Class E类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左端的开关代表工作于开关状态的晶体管,Cp为晶体管结电容和外加补充电容,LX、LS和CS组成输出电路,RL为负载电阻。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传统Class E类功率放大器输出相同的功率需要更高的输入电压,晶体管通常达到3-5倍输入电压,导致功率器件电压应力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电压应力的电路及无线充电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功率器件的电压应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电压应力的电路,包括逆变电路和输出电路,所述逆变电路包括:第一子逆变电路,包括:第一电源单元、第一电感、第一晶体管和第一谐波消除单元,所述第一电源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一电源单元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一谐波消除单元与所述第一晶体管并联连接;第二子逆变电路,与所述第一子逆变电路并联连接,包括:第二电源单元、第二晶体管、第二电感和第二谐波消除单元,所述第二电源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源单元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单元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谐波消除单元与所述第二晶体管并联连接;所述输出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谐波消除单元、所述第二谐波消除单元串联连接,所述输出电路用于输出交流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绕设于同一磁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谐波消除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一LC单元,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一晶体管并联连接,所述第一LC单元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连接;所述第二谐波消除单元包括第二电容和第二LC单元,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二晶体管并联连接,所述第二LC单元与所述第二电容并联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LC单元包括第三电容和第三电感,所述第三电感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LC单元包括第四电容和第四电感,所述第四电容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电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感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输出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相同,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相同,所述第三电感与所述第四电感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柏壹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柏壹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46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