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腐蚀的化工传热用元件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66001.0 | 申请日: | 201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9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叶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青 |
主分类号: | F28D7/02 | 分类号: | F28D7/02;F28D7/16;F28F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围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丁橡胶 玻璃钢 氟塑料 壳体 传热 不锈钢层 耐腐蚀 对壳 螺旋传热管 传热元件 壳体内腔 碳纤维层 特氟隆层 液体泄露 不安全 传热管 防腐蚀 体内腔 氧化钢 氧化钛 内腔 泄露 基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腐蚀的化工传热用元件,包括壳体,壳体的外表面涂设有氯丁橡胶,氯丁橡胶远离壳体的一侧涂设有氟塑料,氟塑料远离氯丁橡胶的一侧涂设有玻璃钢,玻璃钢远离氟塑料的一侧涂设有不锈钢层,不锈钢层远离玻璃钢的一侧涂设有基层。本发明通过基层、特氟隆层、碳纤维层、氧化钢、氧化钛、不锈钢层、玻璃钢、氟塑料和氯丁橡胶的设置,达到了对壳体增加耐腐蚀,避免出现壳体内腔的液体泄露造成资源浪费的效果,通过直流传热管和螺旋传热管的设置,达到了对壳体内腔的液体进行传热的效果,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化工传热元件壳体不带有防腐蚀功能,导致内腔的液体容易泄露,不仅不安全,且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传热原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腐蚀的化工传热用元件。
背景技术
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是由柴诚敬编写,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本套教材对基本概念的论述力求严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工程观点,注意启迪思维,引导创新,便于自学,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工类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化工、石油、医药、轻纺、食品、环保、冶金、材料等部门从事科研、设计、生产管理的科技人员的参考书,但现有的化工传热元件壳体不带有防腐蚀功能,导致内腔的液体容易泄露,不仅不安全,且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腐蚀的化工传热用元件,具备壳体带有耐腐蚀功能,且节约资源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化工传热元件壳体不带有防腐蚀功能,导致内腔的液体容易泄露,不仅不安全,且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腐蚀的化工传热用元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涂设有氯丁橡胶,所述氯丁橡胶远离壳体的一侧涂设有氟塑料,所述氟塑料远离氯丁橡胶的一侧涂设有玻璃钢,所述玻璃钢远离氟塑料的一侧涂设有不锈钢层,所述不锈钢层远离玻璃钢的一侧涂设有基层,所述基层远离不锈钢层的一侧设置有特氟隆层,所述特氟隆层远离基层的一侧设置有碳纤维层,所述碳纤维层远离特氟隆层的一侧涂设有氧化钢,所述氧化钢远离碳纤维层的一侧设置有氧化钛,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管板,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直流传热管,所述直流传热管的两侧均贯穿管板并延伸至管板的外部,所述直流传热管的表面套设有螺旋传热管,所述壳体顶部的左侧连通有进液口,所述壳体底部的右侧连通有出液口,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连通有连接管。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腔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壳体内壁的一端与螺旋传热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
优选的,所述氧化钢的顶部涂设有高强度粘性胶,所述高强度粘性胶远离氧化钢的一侧涂设有氧化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基层、特氟隆层、碳纤维层、氧化钢、氧化钛、不锈钢层、玻璃钢、氟塑料和氯丁橡胶的设置,达到了对壳体增加耐腐蚀,避免出现壳体内腔的液体泄露造成资源浪费的效果,通过直流传热管和螺旋传热管的设置,达到了对壳体内腔的液体进行传热的效果,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化工传热元件壳体不带有防腐蚀功能,导致内腔的液体容易泄露,不仅不安全,且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2、本发明通过固定块的设置,达到了对螺旋传热管进行支撑,避免在工作时出现晃动的效果,通过支撑柱和支撑块的设置,达到了对壳体在工作时进行支撑的效果,通过高强度粘性胶的设置,达到了对涂层进行粘合,避免在温度过高时出现脱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壳体的涂层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青,未经叶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60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