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卵黄结构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66698.1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3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朱小奕;李建江;管芃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583;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7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碳复合材料 锂离子电池用 硅纳米粒子 前驱物 包覆 卵黄 制备 聚乙烯吡咯烷酮 体积膨胀效应 正硅酸四乙酯 硅纳米颗粒 喷雾干燥法 循环稳定性 倍率性能 产品纯度 合成工艺 生产效率 水解产物 复合材料 比容量 碳包覆 刻蚀 石榴 碳化 脱嵌 缓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卵黄结构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将硅纳米粒子通过正硅酸四乙酯(TEOS)的水解产物进行包覆,获得前驱物,然后利用喷雾干燥法对前驱物包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而后通过碳化和HF的刻蚀得到具有多孔的石榴状结构的碳包覆硅的复合材料,其中硅纳米颗粒与壳之间有空腔。该结构可以缓解硅纳米粒子在脱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效应,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产品纯度高、生产效率高、易于工业化生产,所得的硅碳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优异的倍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卵黄结构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可逆容量高(4200mAh/g),安全性高,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理想选择。但是其导电性差,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大(>300%),导致电极材料出现粉化短路现象,导致其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循环稳定性差,难以商业化实际应用。目前改善硅负极材料以上缺陷的主要方法有两种途径:一是将硅与导电材料复合,比如通过引入碳材料可以提高硅材料的导电性。二是通过将硅材料纳米化,缓解硅材料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传统的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高能球磨、固相有机碳裂解、电化学沉积等。然而这些方法得到的材料在实际情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硅碳复合效果差,结构较简单,生产工艺较复杂,通常为简单的包覆结构没有缓冲硅体积膨胀的空间,比表面积较低,导致电解液与电极材料接触面积较低,该类结构也不能有效解决硅体积膨胀过程中导电性变差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传统硅碳复合材料的循环寿命短,倍率性能不好,比容量较低,制约了硅碳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为克服以上缺陷问题,本发明采用硅纳米粒子作为核心粒子,正硅酸四乙酯(TEOS)水解氧化后所得产物作为模板牺牲剂构筑空间,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碳源,利用喷雾干燥法设计了一种多孔石榴状结构,微观由卵黄结构硅碳复合材料组成,其中硅纳米粒子与多孔碳壳之间有空腔,将其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结构提供的空间可有效缓冲硅的体积膨胀,同时有效增加电极/电解液接触面,促进离子与电子传输,该方法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具有生产效率高、易于工业化生产的优点。
本发明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一定量的硅纳米粒子通过超声分散到无水乙醇和水(体积比4∶1)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浓氨水和TEOS搅拌,利用TEOS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对硅纳米粒子进行有效的包覆,然后水洗离心三次,烘干得到固体粉末。
2)、取一定量步骤1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蒸馏水中并搅拌,然后加入PVP搅拌,在180℃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收集喷雾干燥后的产物得固体粉末。
3)、将步骤2得到的固体粉末在管式炉中通惰性气体,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保温进行热处理,得到固体粉末。
4)、将步骤3所得固体粉末溶于HF溶液中,通过HF的刻蚀洗掉作为模板层的SiO2,乙醇洗三次后烘干,得到具有多孔的石榴状的硅碳复合材料,其中硅纳米粒子和外层碳壳之间有空腔。
其中,步骤1)所述的充分混合超声分散,超声功率为300W,分散时间为30min,烘干温度为80℃,时间为12h,硅纳米粒子与TEOS的质量比在1∶0.1-1∶1。
步骤2)中所述的固体粉末与PVP的质量比为1∶2~1∶1。
步骤3)中所述的惰性气体可以为氮气、氩气、氦气中的一种或多种。
步骤3)中所述的一定温度指500~1200℃,保温时间1-4h。
步骤4)中所述的HF溶液浓度为5wt.%-30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66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