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阵列天线去耦方法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67533.6 | 申请日: | 201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8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廖广志;肖立志;魏遥;刘伟;许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R33/36 | 分类号: | G01R3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丹;黄健 |
地址: | 102249 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发射模块 核磁共振成像仪 三维 核磁共振信号 调谐电容 天线开关 阵列天线 去耦 圆周均匀分布 调谐 并联连接 发射频率 同一地层 同一水平 信号发射 主体连接 耦合效应 发射 测量 | ||
本发明提供的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阵列天线去耦方法与装置,具体设置有至少两个天线发射模块、天线开关以及调谐电容组;所述至少两个天线发射模块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各所述天线发射模块沿圆周均匀分布;各所述天线发射模块分别通过天线开关与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主体连接,用于在所述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主体的控制下依次发射核磁共振信号,所述调谐电容组分别与各所述天线发射模块的两端并联连接,用于调谐所述核磁共振信号的发射频率,从而使得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在进行对同一地层深度的测量时,能够利用多个天线发射模块依次发射核磁共振信号,降低各各天线发射模块的耦合效应,提高信号发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阵列天线去耦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现象在1946年被发现,之后很快应用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等领域。20世纪50年代,核磁共振开始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中应用,最初应用于油藏岩石物理领域。核磁共振成像仪可以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对井眼周围的地层信息的进行探测,具有独特的储层流体的定性识别和定量评价能力。
天线组件是核磁共振成像仪的重要部件之一,其结构决定了仪器的测量方式、核磁共振区域和核磁共振信号强度等关键性能。
一般来说,现有的核磁共振成像仪中仅包括有唯一一组天线组件,其无法需对同一地层深度的进行多个方向的测量,这使得核磁共振成像仪在测量过程中的发射效率很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提及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核磁共振的测量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阵列天线去耦方法与装置。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阵列天线去耦装置,包括:
至少两个天线发射模块、天线开关以及调谐电容组;
所述至少两个天线发射模块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各所述天线发射模块沿圆周均匀分布;各所述天线发射模块分别通过天线开关与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主体连接,用于在所述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主体的控制下依次发射核磁共振信号;
所述调谐电容组分别与各所述天线发射模块的两端并联连接,用于调谐所述核磁共振信号的发射频率。
在其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发射模块包括:天线单元和去耦电容;
所述天线单元的两端通过所述天线开关与所述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主体连接;
所述去耦电容并联在所述天线单元的两端。
在其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谐电容组包括主调谐电容和至少一个子调谐电容组;
其中,所述主调谐电容与所述至少一个子调谐电容组并联连接,其中所述子调谐电容组中包括有子调谐电容和与所述子调谐电容串联的调谐开关;所述调谐开关用于控制与其连接的子调谐电容的工作状态。
在其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调谐电容的电容值大于各所述子调谐电容的电容值。
在其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子调谐电容组的数量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时,各所述子调谐电容的电容值相同。
在其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发射模块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天线开关与所述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主体连接。
在其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阵列天线去耦装置还包括:电子短节;
所述电子短节分别与各所述天线发射模块的两端连接,还与所述三维核磁共振成像仪主体连接。
在其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开关为继电器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75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