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负载均衡的城市离散交通网络设计R语言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67702.6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74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林宏志;褚晨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8 | 分类号: | G06F30/18;G06Q10/04;G06Q50/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负载 均衡 城市 离散 交通 网络 设计 语言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针对基于道路负载均衡的城市离散交通网络模型,提供了一种求解算法并使用R语言程序来实现。在城市交通网络规划时,为了均衡利用道路资源,使各路段服务水平保持在一个相近的水平,本发明建立了一个基于道路负载均衡的城市离散交通网络设计方法。主要步骤包括:(1)建立城市离散交通网络设计的双层规划模型,上层目标为道路负载均衡,约束条件为资金预算,决策变量为候选路段的建设方案,下层为用户均衡;(2)采用迭代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3)设计R语言程序来实现求解方法;(4)结合交通网络分析中常用的Nguyen‑Dupuis网络描述了具体实施方式和该方法的有效性。使用R语言来实现模型的求解具有开源免费、可操作性强等技术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针对基于道路负载均衡的城市离散交通网络模型,提供了一种求解算法并使用R语言程序来实现,属于交通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交通网络设计问题是一个考虑使用者路径选择行为,并且在给定约束条件下,选择改建或者新建的路段,从而使得某种网络性能最优化的问题。该研究问题是交通规划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极具挑战性,引起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交通网络设计问题属于典型的领导者-跟随者的双层规划问题,其上层问题为交通网络的某种性能最优化,下层问题通常为用户平衡问题。常见的网络性能包括系统阻抗、环境污染、备用能力、公平性、可达性、不确定性等。根据决策变量的不同,交通网络设计问题又分为离散交通网络设计、连续交通网络设计问题和混合交通网络设计问题。其中,离散交通网络设计是指在投入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采用定量方法研究在现有路网上选择新建某些路段的问题,属于交通规划的方案设计部分。为了均衡利用道路资源,为了给道路使用者提供相似的驾驶环境,为了提高交通网络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本发明建立了以道路负载均衡为目标的城市离散交通网络设计方法,并给出了求解算法。
本发明使用R语言实现模型求解,总体来说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开源免费:目前国外的交通规划类软件普遍价格高昂,而R语言是开源免费的;2)具有可操作性:R语言简单易用,适于一般的交通工程师和规划师学习采用;3)科学性:本软件的路段交通流量预测采用了广泛接受的Wardrop用户均衡原理;4)系统性:本程序考虑整个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而非单一路段或事故黑点。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现阶段,交通规划软件基本都是国外产品,价格高昂并且操作复杂不易使用,特别是实际交通网络中常常存在道路负载不均衡的问题,即部分路段交通流量很大,而部分路段交通流量很少,该问题导致交通网络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降低。首先,由于长期超负荷运行,拥挤道路的路基和路面都易受到损坏,降低该路段的通行能力,降低交通网络的可持续性。其次,由于各路段的驾驶环境不同,容易诱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网络的安全性。因此,在交通网络规划阶段,应该建立以道路负载均衡为目标的交通网络设计方法,建立城市离散交通网络模型并且设计求解模型的R语言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道路负载均衡的城市离散交通网络设计的R语言实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城市离散交通网络设计模型。本发明采用Wardrop用户均衡原理作为网络用户对不同政策的行为反应,建立了一个双层规划模型用于城市离散交通网络设计,其上层为道路负载均衡,下层为用户平衡模型。上层决策变量为ya,表示是否修建某条候选路段a,为0-1变量,a∈A,所有的候选路段构成0-1决策向量y。上层决定新建道路方案后,下层形成平衡状态网络流xa,也就是说路段流量xa是决策向量y的函数,表示为xa(y)。另外,道路网的规划受到资本的约束。假设单位长度的路段修建成本为ua,则长度为la的路段修建成本为uala。因此,双层规划问题表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77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