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浮法玻璃熔窑余热利用与尾气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69426.7 | 申请日: | 201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9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林嘉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玻安徽玻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54 | 分类号: | B01D46/54;B01D46/48;B01D53/56;B01D53/18;B01D53/26;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信智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3 | 代理人: | 王学勇 |
地址: | 2331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浮法玻璃熔窑 尾气处理装置 余热利用 溶解 空气净化装置 空气净化室 除尘装置 管式弹簧 含硫废气 排气装置 统一处理 吸气装置 冷却管 内管壁 外侧壁 雾气 硫化 水中 摩擦 废水 传递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浮法玻璃熔窑余热利用与尾气处理装置,包括除尘装置、吸气装置、空气净化装置和排气装置;本发明的两大特点在于,一方面设计管式弹簧,其管状外侧壁在冷却管的内管壁不断进行摩擦,有利于热量向水中传递更加的高效;另一方面,在空气净化室中充满水形成的雾气,充分的对废气中的硫化合废气进行溶解,将提高消除废气中含硫废气的效率,同时溶解有硫的废水成股流下,汇集后统一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浮法玻璃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法玻璃熔窑余热利用与尾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电力、化工等行业应用较为普遍的脱硫技术是湿法(石灰-石膏法),该方法存在明显的优缺点:1、脱硫效率高(脱硫率高达95%),但系统易产生腐蚀、堵塞等现象,运行操作较为复杂,维护工作量较大。2、整个系统物料处于浆状,制浆及喷淋系统、除雾器均易结垢、堵塞,工艺复杂,系统管理、维护费用较高。3、系统复杂,占地面积较大,一次性建设投资相对较大。4、脱硫副产物可综合利用,但石膏品质较低,其综合利用已经无优势。5、带来二次污染,后期废水处理工艺复杂,增加投资、运营成本。6、湿法工艺对SO3的脱除率低,脱硫后的烟道及烟囱必须做好防腐处理。7、湿法装置出口温度仅50℃左右,排放的湿烟气在低温状态下容易产生白烟,视觉效果差。如果要完全消除“白烟”,需将烟气加热到100℃以上。
同时浮法玻璃产生的废气中不仅含有各种含硝、硫等化合物气体,同时含有较多的灰尘,废气的温度较高,不易处理,绝对不能轻易的排入大气中,造成污染,如何对浮法玻璃产生的高温废气进行有效处理,降低其温度、除去其中的可吸入灰尘和有害气体,实现高效化统一管理,将会是本发明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浮法玻璃熔窑余热利用与尾气处理装置,可以对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利用,同时高效出去废气中的有害气体。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浮法玻璃熔窑余热利用与尾气处理装置,包括除尘装置、吸气装置、空气净化装置和排气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筒,所述除尘筒包括上部集气室、中部冷却室和下部灰尘漏斗,所述集气室和冷却室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冷却室与灰尘漏斗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集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管,所述冷却室中设置有若干个冷却管,若干个所述冷却管的的上端管口均设置于第一隔板上,若干个所述冷却管的下端管口均设置于第二隔板上;
所述吸气装置包括通气圆管,所述通气圆管中从左至右依次包括除尘滤膜、支撑架、风扇和脱硝反应器,所述通气通道的左端与灰尘漏斗的侧壁连通;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空气净化室和水箱,所述水箱安装在空气净化室的上方,所述空气净化室的上壁上安装有水雾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室的左端与通气圆管的右端连通;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横管和竖管,所述横管的左端与空气净化室连通,所述横管的右端与竖管的下端连通,所述竖管中设置有若干层金属网。
优选的,所述集气室的上方安装有往复推送装置,所述集气室中设置有活动板,所述灰尘漏斗中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活动板与固定板相互平行,所述冷却管中均设置有管式弹簧,所述管式弹簧的上端与活动板固接,所述管式弹簧的下端与固定板固接,所述管式弹簧的管状侧壁与冷却管的内壁贴靠。
优选的,所述往复推送装置包括电机、曲柄和连杆;所述电机驱动曲柄,所述曲柄与连杆传动配合,所述连杆的下端与所述活动板的上端中央固接。
优选的,所述冷却室中装填有水,所述冷却室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出书管,所述进水管位于出水管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空气净化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竖管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与第二出水口均与废水管连通,所述废水管与废水池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玻安徽玻璃有限公司,未经台玻安徽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94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