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常温降解VOCs的负载双过渡金属单原子的ACF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70673.9 | 申请日: | 201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20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丁辉;邢中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745 | 分类号: | B01J23/745;B01J23/755;B01J23/80;B01J23/86;B01J23/889;B01J35/06;B01J35/10;B01D53/86;B01D53/7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丽英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常温 降解 vocs 负载 过渡 金属 原子 acf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常温降解VOCs的负载双过渡金属单原子的ACF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ACF在体积浓度为3‑30%的HCl溶液中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浸渍负载双过渡金属元素Cu‑Cr、Mn‑Fe、Fe‑Cu、Ni‑Co、Fe‑Zn和Mn‑Co,再经超声分散0.5‑4h使其分散均匀,烘干后置于100‑600℃的马弗炉中煅烧2‑10h,制得负载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ACF催化剂,再经H2还原得到双过渡金属单原子ACF催化剂。本发明制备的双过渡金属单原子ACF催化剂能实现常温空气氛围下对VOCs的高效降解,催化剂活性高、成本低,极具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治理领域,特别涉及常温降解VOCs的负载双过渡金属单原子的ACF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介绍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产生于化工生产的各个领域,如石油炼制、印刷、涂料、制药、皮革等。大量排放的有机废气不但污染环境,还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VOCs的治理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
目前国内外在VOCs处理方面用到的技术有许多,如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燃烧法(包括直接焚烧法和催化燃烧法)、等离子体法、生物降解法和光催化降解法和常温催化氧化法等。在以上各种处理方法中,常温催化氧化法最具有前景,它能实现常温高效降解VOCs,从而省去了大量的运行成本,节约了能源。常温催化氧化技术的核心在于催化剂的制备,在高效催化剂作用下实现常温催化氧化VOCs,从而使其彻底分解为CO2、H2O和部分无机盐。
专利号CN103372430A公开了一种负载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首先将金属氧化物前驱体制成水相,然后将贵金属前驱体溶于油制成油相,将水相与油相按一定比例与表面活性剂混合,经雾化、点火、燃烧、冷却、团聚制得负载贵金属的粉体,可用于常温VOCs的消解,但制备方法过于复杂。专利号CN105013477A公开了一种用于催化氧化VOCs的催化剂,该催化剂使用锐钛矿相二氧化钛修饰的金红石相二氧化钛作为载体,活性组分为钌或钌的氧化物,混相二氧化钛与活性组分之间存在协同作用,进而提高了催化剂对VOCs的催化氧化性能。以上两种催化剂制备过程均使用到了贵金属,造成催化剂成本过高,此外,贵金属在使用过程中易中毒失活,不利于工业上长期应用。
单原子是一类新型的催化剂,它以单个原子位点为反应活性位,实现了极低负载量与高效催化活性的完美统一。我国大连物化所的张涛教授通过浸渍法实现了Pt催化剂的单原子分布,并且发现该单原子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目前,对于双非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实现了在空气气氛中常温高效降解VOCs的负载双过渡金属单原子的ACF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常温降解VOCs的负载双过渡金属单原子的ACF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ACF的预处理:
将ACF浸没在体积浓度为3-30%的HCl溶液中,并将溶液置于40-100℃水浴锅中反应2-10h,然后取出ACF,并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自然晾干,所述ACF的比表面积为800-3000m2/g,外表面积为0.2-2.0m2/g;
步骤二、浸渍负载双过渡金属:
取双过渡金属可溶性盐,加蒸馏水溶解,待完全溶解后加入预处理后的ACF,超声分散0.5-4h,超声结束后静置2-30h,然后取出,在50-120℃烘箱中烘干,两种过渡金属元素摩尔比为(0.1-10):1,双过渡金属元素总质量与ACF质量比为0.1-5%;
步骤三、程序升温煅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06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