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体静电分类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71390.6 | 申请日: | 201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2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孙立富;刘全桢;李义鹏;宫宏;孟鹤;李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5F3/02 | 分类号: | H05F3/02;A61N1/14;H02H9/00 |
代理公司: | 37252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种艳丽 |
地址: | 26607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控制措施 电导率 静电放电 闪点 外部 安全领域 常规静电 储运过程 放电控制 分类参数 工况确定 可燃液体 石油化工 液体静电 燃爆 生产 分类 评估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体静电分类控制方法,属于石油化工安全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根据闪点、电导率、工况将可燃液体分为本质静电危险类、外部静电危险类和特殊工况静电危险类三类;对本质静电危险类,实施常规静电放电控制措施;对外部静电危险类,实施外部静电放电控制措施;对特殊工况静电危险类,实施综合静电放电控制措施。本发明是根据液体的分类参数闪点、电导率以及生产储运工况确定应采取的静电危险性控制措施,可以用于液体生产、储运过程静电燃爆危险性控制措施的评估、设计以及现场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体静电分类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静电放电是可燃液体生产、储运时发生燃爆的重要原因,国内外标准、规范都有比较全面的防护措施条款。但由于缺少分类防护的理念,对不同液体采取基本一样的防护措施,使设计、施工及作业人员在防护意识上概念模糊,执行上不坚决,静电燃爆事故时有发生,有时还造成了防护仪器设备设置和管理上的缺位或浪费。
因此,探讨液体的静电危险性分类并根据分类确定控制措施,对有效避免或减少静电燃爆事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火灾危险性、挥发性、蒸气压和导电性是较为常见的液体分类方式,其主要分类依据是液体的闪点或者电导率,这就为静电危险性分类奠定了基础。事实上,虽然没有明确的静电危险性分类概念,但《国际油轮与油码头安全指南》、《防止静电、闪电和杂散电流引燃的措施》(API RP2003)等国外相关标准资料已经以闪点和电导率这两个参数为依据提出了相应的静电防护措施,《油罐区重大燃爆事故防范关键技术》(2012BAK03B03)也对此进行了研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液体静电分类控制方法,设计合理,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良好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体静电分类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闪点、电导率、工况将可燃液体分为本质静电危险类、外部静电危险类和特殊工况静电危险类三类;
步骤2:对本质静电危险类,实施常规静电放电控制措施;具体为:通过接地、流速控制、防止孤立导体以及外部静电放电控制措施,控制液体在动态状况下静电起电引起的液面放电和设备附属物放电;
步骤3:对外部静电危险类,实施外部静电放电控制措施;具体为:通过接地、人体静电消除、采用防静电工具以及防止外来带电物体进入,控制人体静电放电,检尺、采样工具以及外来物体带电引起的放电;
步骤4:对特殊工况静电危险类,实施综合静电放电控制措施;具体为:采用静电消除器、缓和器、静电在线监测仪以及常规静电放电控制措施,控制综合静电放电。
优选地,电导率低于1000pS/m、闪点低于60℃的可燃液体为本质静电危险类;电导率高于或者等于1000pS/m、闪点低于60℃的可燃液体为外部静电危险类;电导率高于或者等于1000pS/m、闪点高于或者等于60℃的可燃液体为特殊工况静电危险类。
优选地,特殊工况静电危险类包含形成雾状、成分变化、蒸气聚集和含氢轻烃四种情况。
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针对目前液体生产、储运过程中存在的静电安全问题,依据已有液体分类方法,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液体静电分类控制方法,该方法就是根据液体的分类参数闪点、电导率以及生产储运工况确定应采取的静电危险性控制措施,可以用于液体生产、储运过程静电燃爆危险性控制措施的评估、设计以及现场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液体静电分类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13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