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野营驱蚊帐篷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71434.5 | 申请日: | 201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4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营;杨子成;王东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利达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8/18 | 分类号: | D01F8/18;D01F8/16;D01F8/10;D01F1/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宋宇晴 |
地址: | 2363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驱蚊 野营 帐篷 苯丙乳液 淀粉糊精 纺丝装置 乳液混合 纤维原液 玉米秸秆 持续性 花生壳 桑树皮 成丝 浓缩 应用 | ||
1.一种野营驱蚊帐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取去离子水30-50份,加入无水乙醇10-15份,混合后加入硅酸钠5-10份、聚乙二醇1-3份,混合置于恒温水浴中进行搅拌,水浴温度为40-50℃,在搅拌过程中加入氯化铵2-5份,待搅拌结束后静置30-50min;
2)待静置结束后,将得到的乳白色沉淀物经洗涤后进行抽滤,然后放入容器中进行加热干燥,加热温度为100-120℃,将干燥后得到的粉末备用;
3)取氧化铝5-10份,放入马弗炉中进行高温煅烧,将温度迅速提升至700-800℃,加热时间3-5h,待加热结束将温度降至400-500℃,加入2)中的粉末,继续煅烧2-3h,待反应结束后将得到的白色粉末取出备用;
4)取黄原胶10-30份、聚乙二醇5-10份,混合后加入纯净水20-50份,进行搅拌,待完全溶解后再加入聚氨酯树脂5-10份和3)中的粉末,混合后倒入振荡搅拌器中进行搅拌,功率为300-500W,振荡时间30-50min,即可制得乳液;
5)取玉米秸秆20-30份、桑树皮10-25份、花生壳10-20份,混合后破碎成2-3cm的颗粒,将破碎后的颗粒放入双氧水中进行消毒浸泡,双氧水没过颗粒1-2cm即可,浸泡20-30min;
6)取蓖麻油30-50份,加入5)中的颗粒,混合后进行间歇性超声波振荡,功率为300-500W,每次间隔20-30min振荡一次,振荡时间10-20min,振荡3次,待振荡结束后,加热至70-90℃,加热时间20-30min;
7)将软化后的颗粒取出,加入氢氧化钠10-20份、氯化钠5-15份,混合后进行加热煮沸处理,温度为120-150℃,处理时间1-3h,待处理结束后进行打浆、漂白即可制得纤维原液;
8)将4)中的乳液加入到7)中的纤维原液中,再加入苯丙乳液5-10份、淀粉糊精5-15份,混合搅拌浓缩后经纺丝装置纺制成丝,即可得到一种具有驱蚊功效的纤维丝,最后将纤维丝纺织成布,即可制成一种野营驱蚊帐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利达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利达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143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