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池组的继电器的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72035.0 | 申请日: | 201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2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吉祥;曾国建;余铿;蔡华娟;程晓伟;颛孙明明;吴凌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锐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刘兵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继电器 电池组 检测系统 正极 负极 分压电路 检测 动力电池组 继电器触点 继电器吸合 工作异常 故障检测 警告信息 粘连状态 粘连 处理器 触点 断开 判定 安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池组的继电器的检测系统,属于继电器的故障检测的技术领域。该检测系统包括:第一分压电路,用于检测电池组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第一电压;第二分压电路,用于检测电池组的负极与负载的正极之间的第二电压;处理器,用于在继电器吸合和断开的情况下,判断继电器工作是否正常,并在判定继电器工作异常的情况下,并发出警告信息。该检测系统能够对动力电池组回路中的继电器的触点的粘连状态进行检测,防止因继电器触点粘连导致的安全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的故障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电池组的继电器的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受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的影响,纯电动汽车以及储能行业发展迅速。锂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以及环保性等优势逐渐成为纯电动汽车以及电池储能的主要动力或能量来源。电池组在实际充放电过程中一般通过大型继电器进行控制,由于车载动力电池组以及大型储能电池组的容量和电压均较高,瞬间的电流也较大,导致充放电控制继电器存在拉弧现象,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导致继电器触点粘连,无法正常分断,影响电动汽车以及储能系统的正常工作。因此需对回路中的继电器触点粘连情况进行检测,防止由于继电器触点粘连导致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池组的继电器的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能够对动力电池组回路中的继电器的触点的粘连状态进行检测,防止因继电器触点粘连导致的安全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池组的继电器的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包括:第一分压电路,用于检测电池组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第一电压;第二分压电路,用于检测电池组的负极与负载的正极之间的第二电压;处理器,用于:输出继电器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包括吸合信号和断开信号;在控制信号为吸合信号的情况下,判断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误差余量;在判断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误差余量的情况下,判定继电器工作正常;在判断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误差余量的情况下,判定继电器工作异常,并发出警告信息;在控制信号为断开信号的情况下,判断第二电压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误差余量;在判断第二电压的绝对值小于等于误差余量的情况下,判定继电器工作正常;在判断第二电压的绝对值大于误差余量的情况下,判定继电器工作异常,并发出警告信息。
可选地,第一分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和第一信号比较器,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电池组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可控开关的一端连接,第一可控开关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电池组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可控开关的一端连接,第二可控开关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一信号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与第二可控开关和第四电阻之间的节点连接,反相输入端与第一可控开关和第三电阻之间的节点连接,输出端与处理器连接。
可选地,第一分压电路还包括连接在第一信号比较器的输出端与处理器之间的第一模数转换器和第一磁耦隔离器。
可选地,第二分压电路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二信号比较器,第六电阻的一端与负载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池组的负极连接;第二信号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与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之间的节点连接,反相输入端与电池组的负极连接,输出端与处理器连接。
可选地,第二分压电路还包括连接在第二信号比较器的输出端与处理器之间的第二模数转换器和第二磁耦隔离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检测系统的第一分压电路和第二分压电路分别检测电池组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第一电压和电池组的负极与负载的正极之间的第二电压,并通过比较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差异来判断继电器的触点是否粘连,防止因继电器触点粘连导致的安全风险。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锐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锐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20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拟断路器
- 下一篇:一种MMC子模块开路故障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