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射孔弹壳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72105.2 | 申请日: | 201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26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精达五金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119 | 分类号: | E21B43/119;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黄勇 |
地址: | 3151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壳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射孔弹壳及其加工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射孔弹壳,包括壳体,壳体的喷射口盖有密封盖,密封盖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环绕喷射口设置,且第一密封圈抵触于壳体的端部,密封盖开设有环形槽,第一密封圈嵌入环形槽,密封盖的边沿向上延伸形成环形板,环形板设有包裹壳体外侧壁的第二密封圈;射孔弹壳的加工方法第一步,以热锻加工壳体与密封盖外形;第二步,以车床加工壳体的密封盖的内部与外部;第三步,在壳体表面进行电镀锌层;第四步,利用雕刻机在盖部刻入连续的划痕或点刻间隙布置的点状凹槽,达到以密封壳体的喷射口的方式减少火药发潮失效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油管射孔工具及其加工方法,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射孔弹壳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射孔器是用于油气井射孔的器材(或装置)及其配套件的组合体,其作用是打开井下封闭油气层的套管、水泥环并深入油气层,建立井筒与油气层间连通的通道;孔器上安装有用来向井壁射孔的射孔弹。
现检索到一篇公告号为CN2527705Y的中国专利文件,炸药置于壳体内,虽然有药型罩套着,但是在一些海油开采过程之中,多采用无枪管的射孔弹,由于海式作业的环境比较潮湿并且油气井内具有一定量的水质,射孔弹在油气井中移动时,炸药极易发潮进而影响射孔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射孔弹壳,以密封壳体的喷射口的方式减少火药发潮失效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射孔弹壳,包括壳体,壳体的喷射口盖有密封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密封盖的盖合,故炸药被包裹在密封盖与壳体组成的腔,炸药与外界液体处于隔离状态,炸药不易发生潮湿。
较佳的,密封盖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环绕喷射口设置,且第一密封圈抵触于壳体的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密封圈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第一密封圈将喷射口包围,也就将喷射口全方位隔离,使得壳体外的水难以接触喷射口内的炸药。
较佳的,密封盖开设有环形槽,第一密封圈嵌入于环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槽用于定位第一密封圈,便于第一密封圈安装;环形槽还有利于第一密封圈的固定,减少密封盖与壳体盖合过程中第一密封圈错位的情况发生,使得第一密封圈置于预定的最佳密封位置,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
较佳的,密封盖的边沿向上延伸形成环形板,环形板与壳体外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密封圈对壳体进行包裹,该包裹关系就形成里另一道密封步骤,使得壳体外的液体难以通过壳体与密封盖连接处进入到壳体内;当然,在第二密封圈与第一密封圈的双重组合下,壳体的隔水效果更加优异 。
较佳的,第二密封圈置于环形板的内侧,且环形板的上端高于第二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板在外,第二密封圈在内,故环形板对第二密封圈进行了一道保护,并且由于环形板上端较高,使得在壳体外的杂质难以通过环形板与壳体外壁之间的间隙直接对第二密封圈进行磨损,使得第二密封圈具有良好的性能,故壳体内炸药不易发潮,杂质比如石屑或射孔后的异物等。
较佳的,环形板的底部开设有围绕第一密封圈的蓄水槽,蓄水槽置于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槽的作用积蓄冷凝的水滴,为水滴提供容纳空间,减少水滴流向第一密封圈的压力;使得第一密封圈受到的水压较小,则第一密封圈的形变越小,第一密封圈的密水性能更加优越。
较佳的,密封盖包括圆台部,圆台部的中轴线置于喷射口的中心位置;圆台部的小端朝向外侧,圆台部的小端固定有盖部,盖部的厚度为0.8-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精达五金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精达五金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21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射孔弹壳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用于油井的气体泵送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