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替代天然砂制备干粉砂浆配方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77100.9 | 申请日: | 2018-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0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楠;吉晓星;于长军;杨树松;李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环锋资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8/16 |
代理公司: | 洛阳润诚慧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3 | 代理人: | 智宏亮 |
地址: | 47102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细骨料 建筑垃圾 干粉砂浆 配方 天然砂 制备 添加剂 二级粉煤灰 硅酸盐水泥 质量百分比 替代 颗粒级配 砂浆 生产成本 再生 优化 保证 | ||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替代天然砂制备干粉砂浆配方及方法:再生干粉砂浆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为:42.5普通硅酸盐水泥10~15%、二级粉煤灰5~10%、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70~85%、1#添加剂0.1~0.5%、2#添加剂0.02~0.05%、3#添加剂0.02~0.05%,其中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二级粉煤灰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完全替代天然砂制备干粉砂浆配方通过合理的配方及方法,实现了对建筑垃圾的完全利用,优化再生细骨料颗粒级配,以在保证砂浆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生产成本,给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领域,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替代天然砂制备干粉砂浆配方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与改造的提速,建筑垃圾的产量在逐年递增,建筑垃圾现存量约在25~30亿吨,但资源化利用率较低,与欧美、日本、韩国等90%以上的利用率相差甚远,且多以填筑道路等低端资源化利用形式为主,缺乏可行的高端利用技术;河道治理严格及矿山资源整顿加大,河沙可开采量越来越少,机制砂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天然细骨料供应日趋紧张;中国专利CN 107056178 A公开了一种环保砂浆,用建筑废弃物碎屑替代20~40%黄沙制备干粉砂浆,建筑废弃物碎屑细度模数在2.4~2.8,含泥量不大于1.2%。该专利对建筑废弃物碎屑含泥量要求高,生产工艺复杂,需要改进原生产工艺,多加两个建筑废弃物料仓;中国专利CN 107032687 A公开了一种利用建筑垃圾生产海绵城市用高弹模透水环保砂浆及其制备方法,建筑垃圾粒径为15~20mm和20~30mm两个范围,晾干后浸渍于硅铝酸钠溶液中活化,活化后与机制砂、水泥混合搅拌,再加入水性环氧树脂高粘接枝胶结料,继续搅拌,再加入碳纤维网、橡胶粉、季铵盐改性膨润土、可分散乳胶粉、纤维素醚、木质纤维素和减水剂外加剂、纳米二氧化钛紫外吸收剂和水,混合均匀,得到利用建筑垃圾生产海绵城市用高弹模透水环保砂浆;以上专利配方只能替代小部分黄沙,并且对原材料要求高,工艺复杂;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配方来解决现有配方黄沙替代率低、对原材料要求苛刻和工艺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提出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替代天然砂制备干粉砂浆配方及方法,用于解决现有配方及方法的黄沙替代率低、对原材料要求苛刻和工艺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替代天然砂制备干粉砂浆配方:再生干粉砂浆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为:42.5普通硅酸盐水泥10~15%、二级粉煤灰5~10%、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70~85%、1#添加剂0.1~0.5%、2#添加剂0.02~0.05%、3#添加剂0.02~0.05%,其中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二级粉煤灰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所述的添加剂共三类,其中1#添加剂为可分散性乳胶粉及纤维素醚混合物、2#添加剂为抗流挂剂、3#添加剂为缓凝剂。
所述的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为烘干的粒度小于4.75mm粒径颗粒,控制2.36~4.75mm粒径在10~20%,0.075mm以下粒径不大于12%。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替代天然砂制备干粉砂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取0~5mm破碎好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进行烘干;
②烘干后采用多级振动筛筛除4.75mm以上超粒径颗粒;剔除部分2.36~4.75mm颗粒,使其含量在10~20%;0.075mm以下颗粒含量不大于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环锋资源有限公司,未经洛阳环锋资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71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