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管网设计中自动布置统计配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77167.2 | 申请日: | 2018-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3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梁建;路伟亭;李宝春;祁涛;李世民;卢俊;窦艳飞;庞牧华;张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 |
主分类号: | G06F30/18 | 分类号: | G06F30/18;G06F11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网 设计 自动 布置 统计 配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管网设计中自动布置统计配件的方法,包括接头的布置统计方法:S11、对管网中的每个管线首尾两端的节点进行编号并标注在图中;S12、将管径与管线首尾两端的节点编号相对应;S13、遍历管网中的每个管线,判断该管线对应两端的节点为弯头、三通还是四通;S14、判断连接管径,然后对每个弯头、三通和四通对应的规格和配件进行定义。还包括阀井的布置统计方法:S21、提取管线沿程的高程高低;S22、依据管线平面布置图和提取的沿程高程生成的纵断面图;S23、提取纵断面图中在预定范围内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布置排气阀井和排空阀井。本发明能提高管件布置及统计的工作效率,并降低人工作业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管网设计中自动布置统计配件的方法,属于管网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管网中的配件在管道系统中起连接、控制、变向、分流、密封、支撑等作用,管道种类和连接方式不同,所选配件也不相同。管网设计一般情况下是在AUTOCAD等制图设计软件中完成,传统的管网设计在统计配件数量的时候一般采用估算的方法,即按照管网投资的10%~15%计入,这样造成了工程量统计的不准确;另外还有采用在制图设计软件中人工定义的方法,然后通过制图设计软件自动统计,这种方法对长距离配水管网来说工作量巨大,配水管网中管件数量一般上千,人工定义耗时耗力。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管网设计中自动布置配件以及统计配件的方法,从而提高管件的自动布置及数量统计的工作效率,并降低人工作业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在管网设计中自动布置统计配件的方法,能够提高管件的自动布置及数量统计的工作效率,并降低人工作业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在管网设计中自动布置统计配件的方法,包括接头的布置统计方法,所述接头的布置统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对管网中的每个管线首尾两端的节点进行编号并标注在图中;
S12、计算管网中的每个管线的管径并与管线首尾两端的节点编号相对应;
S13、遍历管网中的每个管线,判断该管线对应两端的节点为弯头、三通还是四通;
S14、判断管网中的每个弯头、三通和四通对应的连接管径,然后对每个弯头、三通和四通对应的规格和配件进行定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弯头、三通和四通的判断方法为:遍历管网中的每个管线,提取管线首尾节点的坐标,进而对首尾节点上通过管线的数量进行判断:
当节点上有一条管线通过时,为出口点;
当节点上有两条管线通过时,为弯头;
当节点上有三条管线通过时,为三通;
当节点上有四条管线通过时,为四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弯头、三通和四通对应的连接管径的判断方法是:提取过弯头、三通和四通的每个管线首尾两端的坐标,根据每个管线首尾两端的坐标获取每个管线首尾两端的节点编号,根据每个管线首尾两端的节点编号获取对应的管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三通的定义方法是:根据三通所连接的管线的管径,确定该三通为等径三通或异径三通,等径三通或异径三通不能满足管径连接要求的加变径完成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弯头的定义方法是:计算弯头所在节点的角度,当节点角度在130°~140°时定义为135°弯头,当节点角度在85°~95°时定义为90°弯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阀井的布置统计方法,所述阀井的布置统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提取管线沿程的高程高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未经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71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