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环向保温盲管的预埋管刻槽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81887.6 | 申请日: | 2018-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8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寇建;梁文雨;刘学霸;任中江;李广晓;王尚书;宋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E21D11/10;G01C15/00;G01C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胡静 |
地址: | 065201 河北省廊***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保温 预埋管刻槽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隧道环向保温盲管的预埋管刻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测量定位预埋管:
步骤1.1,根据盲管设计里程位置,以隧道洞内导线控制点为基准点,使用全站仪的免棱镜模式按照预先编好的环向保温盲管安装里程位置测量放样;
步骤1.2,根据全站仪的激光点位置,采用喷漆方式作长15cm,宽2cm标记线,沿初期支护初喷混凝土表面,环向每3米做一道标识线;
步骤1.3,采用全站仪激光点确定标识线的两个端头,标识线的端头定位偏差±1cm以内;
步骤1.4,下台阶预埋管施工时,测量上台阶已完成刻槽的中心里程,采用全站仪定位下台阶预埋管里程位置;上台阶、下台阶预埋管位置搭接位置采用垂线法划线,接口处偏差±1cm;
步骤2,安装预埋管:
步骤2.1,按照步骤1确定的环向保温盲管标记线,用扎丝绑扎固定预埋塑胶管,采用扎丝绑扎,使用扎钩固结扎丝;
步骤2.2,加工预埋管,测量上台阶、下台阶弧长,上台阶预埋管长度按照上台阶弧长裁截,下台阶预埋管长度按下台阶弧长再增加20cm后进行裁截;
步骤2.3,上台阶预埋管固定绑扎顺序为左侧拱脚、左侧拱腰、拱顶、右侧拱腰、右侧拱脚,依次用扎丝通过扎钩固结在初期支护的网片上;
步骤2.4,下台阶预埋管固定绑扎顺序从上到下,与上台阶刻槽搭接20cm处采用射钉枪固定,并采用宽4cm、长15cm的土工布包裹,然后依次用扎丝通过扎钩固结在网片上;
步骤3,喷射混凝土:
步骤3.1,对隧道内施工面划分施工段,沿隧道纵向划分,每段长度小于3m;
步骤3.2,搅拌预制C25混凝土,采用机械手自下而上对每段施工段喷射混凝土;
步骤4,预埋管拆除:
喷射混凝土完成后5分钟内,剪断预埋管的扎丝,最后一层喷射混凝土完成5~10分钟,由下而上逐步拆除已喷射完成部位的预埋管,上台阶左右侧由拱脚开始对称喷射混凝土,一侧喷射混凝土完成3m后拆除预埋管,机械手喷头转向另一侧喷射混凝土,实现喷射混凝土施工作业与拆除预埋管施工作业同步进行;
步骤5,安装环向保温盲管:
步骤5.1,预埋管拆除后,检查预埋管刻槽尺寸,对开口小于10cm的部分进行扩槽处理;对开口大于10cm部分,采用水泥添补;
步骤5.2,将环向保温盲管用50公分宽无纺布螺旋式缠绕包裹,螺旋搭接5cm包裹,每隔1m用3根扎丝捆扎;
步骤5.3,使用3cm宽×15cm长的防水板固定带将的环向保温盲管固定在凹槽内,用射钉枪在固定带上打射钉固定在初期支护的基面上;防水板固定带的拱顶、拱 腰部分固定间距50cm,拱脚部分固定间距10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环向保温盲管的预埋管刻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1中,扎丝绑扎的间距为10cm~2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环向保温盲管的预埋管刻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2中,采用机械手将初期支护的基面凹处喷平,再自下而上顺序分层喷射3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环向保温盲管的预埋管刻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2中,喷射混凝土分3层喷射,每层喷射厚度在3~3.3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环向保温盲管的预埋管刻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2中,采用机械手自下而上对每段施工段喷射混凝土的起始风压达到0.5MPa后开始喷射操作,拱脚部分工作风压为0.3~0.5MPa,拱 腰、拱顶部分工作风压为0.4~0.65MPa,喷嘴与受喷面垂直,喷嘴与受喷面间距为1.5~2.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188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