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加工表面用打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82428.X | 申请日: | 2018-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47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徐林;龚仁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4B41/06 | 分类号: | B24B41/06;B24B47/12;B24B41/02;B24B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杨红梅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磨头 转动轴 电动机 横板 打磨装置 支撑架 打磨 精加工表面 第一轴 固定板 滑道 底座 精度达不到要求 手柄 工作效率 内部连接 压紧架 液压泵 有压 检查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加工表面用打磨装置,包括底座、横板和转动轴,所述底座的上方固定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内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横板的上方安装有电动机,且横板位于固定板的上方,所述横板的中部连接有第一轴杆,且第一轴杆的上方连接有第一液压泵,所述转动轴的右侧安装有打磨头,且转动轴位于电动机的右侧,所述支撑架右侧连接有滑道,且滑道中部安装有压紧架,所述压紧架的前端安装有手柄。本发明通过电动机、转动轴和打磨头的设置,当打磨头损坏或打磨精度达不到要求时,使用者可以对打磨头进行检查或更换,保证打磨装置的工作效率和打磨精度,电动机通过转动轴带动打磨头对工件进行打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精加工表面用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磨削是人类自古以来就知道的一种古老技术,旧石器时代,磨制石器用的就是这种技术,以后,随着金属器具的使用,促进了研磨技术的发展。但是,设计出名副其实的磨削机械还是近代的事情,即使在19世纪初期,人们依然是通过旋转天然磨石,让它接触加工物体进行磨削加工的,人造磨石--砂轮的诞生(1892年),人造磨石的需求也随之兴起,研制出比天然磨石更耐磨的磨石,1892年,美国人艾奇逊试制成功了用焦炭和砂制成的碳化硅,这是一种现称为C磨料的人造磨石;两年以后,以氧化铝为主要成份的A磨料又试制成功,这样,磨床便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以后,由于轴承、导轨部分的进一步改进,磨床的精度越来越高,并且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内圆磨床、平面磨床、滚磨床、齿轮磨床、万能磨床等等,所以我们需要对一些工件进行精加工。
市场上现有的打磨装置在使用中出现的夹固不稳,使工件转动,减震效果不好,易产生工件固定夹具磨损,无法对工件进行多角度的打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精加工表面用打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加工表面用打磨装置,解决了打磨装置的夹固不稳,使工件滚动,减震效果不好,易产生工件固定夹具磨损,无法对工件进行多角度的打磨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精加工表面用打磨装置,包括底座、横板和转动轴,所述底座的上方固定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内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横板的上方安装有电动机,且横板位于固定板的上方,所述横板的中部连接有第一轴杆,且第一轴杆的上方连接有第一液压泵,所述转动轴的右侧安装有打磨头,且转动轴位于电动机的右侧,所述支撑架右侧连接有滑道,且滑道中部安装有压紧架,所述压紧架的前端安装有手柄,所述压紧架的内部设置有螺杆,且螺杆的中部安装有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的后端安装有顶板,且顶板的后端安装有夹板,且夹板的后端连接有小型弹簧,所述压紧架的中部设置有销孔,且销孔的内部连接有销杆,所述压紧架的右侧安装有第二轴杆,且第二轴杆的右侧安装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右侧连接有第二液压泵。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与横板之间为滑动连接,且固定板的上表面与横板的下表面之间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电动机通过转动轴与打磨头之间构成转动连接,且转动轴通过打磨头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
优选的,所述滑道与压紧架之间为滑动连接,且销孔沿压紧架的竖直中心线方向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手柄通过螺杆与压紧弹簧之间构成弹性结构,且螺杆贯穿于压紧架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小型弹簧之间关于夹板的水平中心线对称,且小型弹簧通过夹板构成弹性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液压泵通过连接架与第二轴杆之间构成伸缩结构,且压紧架与第二轴杆之间为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支撑架、横板和固定板的设置,支撑架与横板相连,固定板与横板之间进行固定连接,横板可以沿支撑架的竖直中心线方向移动,可以控制打磨装置对工件的不同部位进行连续性的打磨,提高打磨效率,固定板承载横板的重量,以及分担打磨装置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减小打磨装置组成部件之间的机械磨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24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