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保温墙体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83088.2 | 申请日: | 2018-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22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元明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76 |
代理公司: | 11530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艳玲 |
地址: | 315812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隔板 连接板 基板 空腔 墙体 建筑保温 包裹设置 隔热保温 换热效果 粘接固定 整个空腔 中间隔断 一分为二 活动端 接触压 块基板 台阶面 板状 螺丝 锁紧 拼接 钢材 体内 灵活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保温墙体,包括一采用钢材制成的基体,基体包括左右两块基板,以及包裹设置在基板外侧的四块连接板,基板的前后、上下四个面均设置一台阶面,四块连接板均通过螺丝与两个基板锁紧并拼接成一个板状的基体,基体内具有一个空腔,空腔内设置一气囊隔板,气囊隔板将空腔一分为二,其中间隔断整个空腔,气囊隔板的前后端与前后端的连接板粘接固定,气囊隔板的上下端为活动端,其与上下端的连接板接触压紧;本发明具有非常好的换热效果,能够保证内外墙体温度的一致,并可在需要是获得非常好的隔热保温效果,使用非常的灵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保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保温墙体。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体的结构都是混凝土墙制成,制成的这种墙体结构单一,如果室内居住的人想要获得与室外相同的温度,其只能打开窗户,而在外界温度很低时,由于室内没有阳光照射,即使打开窗户,室内的温度也还是很低,而在室外被阳光照射的腔面,其温度值还是很高的,如果室内墙体能够与室外墙体之间进行换热,那么就能在室内享受外面较高的温度,目前的墙体无法实现;
如果采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制成墙体,那么在夜间时,会导致室内的温度急剧降低,导致室内无法保温,温度值极地,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急需解决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保温墙体,可实现室内外的温度换热,且在需要时候隔断该换热效果,操作非常的灵活,还能利用阳光的热量吸热供夜间保温使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建筑保温墙体,包括一采用钢材制成的基体,基体包括左右两块基板,以及包裹设置在基板外侧的四块连接板,基板的前后、上下四个面均设置一台阶面,四块连接板均通过螺丝与两个基板锁紧并拼接成一个板状的基体,基体内具有一个空腔,空腔内设置一气囊隔板,气囊隔板将空腔一分为二,其中间隔断整个空腔,气囊隔板的前后端与前后端的连接板粘接固定,气囊隔板的上下端为活动端,其与上下端的连接板接触压紧;
所述基体的空腔内环绕空腔一圈设置一根以上的循环软管,循环软管的外壁通过胶水粘接固定在基板以及上下连接板上,循环软管的进水口端以及出水口端均穿过外侧端的基板并伸出于外界,其伸出端均安装一微型循环泵,循环软管的进水口端接微型循环泵的进水端,循环软管的出水口端接微型循环泵的出水端,循环软管的上下端与气囊隔板的上下端接触压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囊隔板采用一橡胶气囊,其内部填充满气体,并通过气体将气囊隔板膨胀。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循环软管为橡胶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囊隔板相对室内一侧的基板上粘接一层保温层,保温层的另一端与各循环软管接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温层采用保温棉,所述连接板与台阶面的接触端均粘贴一层橡胶隔热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本发明在白天使用时,利用循环的水实现室内外的换热,使得室内一侧与室外一侧的温度值接近,换热后循环软管内的水温度会上升,这些温度上升的水可留作夜间的持续供暖使用;
二、本发明可以利用气囊来隔断内外温度,使得室内外不能实现温度交替,具有非常好的保温效果,且残留在循环软管内的水能够作为保温水留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循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保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元明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龙元明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30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砂加气外包墙稳定结构和稳定性控制方法
- 下一篇:建筑墙体结构